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7008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彩色滤光基板、液晶层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并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及电阻器,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该第一栅极与该扫描线驱动回路相电性连接,该电阻器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驱动回路及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源极之间,该液晶层设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及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以及背光模块,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色差,并且较容易地控制共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色差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亦快速成长,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电子 产品,故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及功能要求亦越来越高。 —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含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块。其中,液晶面板主要 具有彩色滤光基板、薄膜晶体管基板以及夹设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而背光模块作为背光 源使用,其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均匀地分布在液晶面板的表面。 就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图框(frame)而言,通常包含三个像素,即红色、绿色与蓝色 像素,每个像素通过液晶分子依据不同驱动电压而旋转或倾斜时,因旋转的角度不同,所产 生的亮度亦不同,则可产生不同色阶。 当使用者于侧视或斜视液晶显示装置时,则在视角上会造成的偏移,即色差 (color shift)问题的产生,故目前的改善方式为,通过输入驱动电压至像素,并对像素中 的两个不同电容值的液晶电容充电,而产生两种不同像素电压,例如高电压及低电压,使每 个像素呈现亮区及暗区两个区域,以合成并减低使用者于视角上的偏移,让使用者于每个 视角时,所呈现的色彩亮度皆较为平均。 此外,每个像素都会分别接一个共同电压,故当使用上述改善方式时,像素的亮区 及暗区亦共同使用一个共同电压,然而,当停止送入驱动电压至像素时,则因寄生电容效 应,而使像素电压的电压值分别下降,而其电压下降量(feed through)因两个液晶电容的 值不同而不相同,亮区及暗区的共同电压亦较难以控制,故无法解决造成色差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色差并使用同一共同电压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 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以解决上述问题,正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色差并使用同一共同电压的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 因此,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扫 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含第一薄膜晶体管及电阻器。第一薄膜晶体 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该第一栅极与该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电阻器 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驱动回路及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源极之间。 另外,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彩色滤光基板、薄膜晶 体管基板以及液晶层。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相对而设,并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 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及电阻器,其中,第一薄膜 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该第一栅极与该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该3电阻器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驱动回路及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源极之间,液晶层设置 于该彩色滤光基板及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 再者,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彩色滤光基板、液晶层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并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及电阻器。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第一栅极与扫描线驱动回路相电性连接,电阻器电性连接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之间,液晶层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背光模块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通过将电阻器电性连接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之间,而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与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与已知技术相较,由于本专利技术利用增加电阻器,并电性连接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极之间,此种方式,数据线驱动回路只要送入一个信号值,就可通过电阻器分压而产生另一不同信号值,即薄膜晶体管基板同时具有二个不同信号值,以使液晶具有不同的倾角,进而达到降低色差,并且可不受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效应的影响,而较容易地控制共同电压。附图说明附图标记说明1液晶显示装置2液晶显示面板3背光模块4彩色滤光基板5液晶层6薄膜晶体管基板61第一薄膜晶体管62电阻器621第一晶硅层622第一金属层6221、6241、6261开口6222第一电性连接部6223第二电性连接部623、626第二晶硅层624第二金属层6242第三电性连接部6243第四电性连接部625、65绝缘层63第二薄膜晶体管64玻璃基板7共同电极8像素电极A-A线段第一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c4第四电容器c5第五电容器c6第六电容器CH丄第一通道区D工第一漏极D2第二漏极DL数据线驱动回路DL丄第一信号DL2第二信号G工第一栅极G2第二栅极P脉波信号s工第一源极s2第二源极扫描线驱动回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 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 请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包含液晶显示面板2 以及背光模块3。其中,背光模块3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2具有彩色滤光基板4、液晶层5以及薄膜晶体管基 板6。而彩色滤光基板4与薄膜晶体管基板6相对应,液晶层5则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4与 薄膜晶体管基板6之间。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所示,图2为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等效电路图。本实 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6,与数据线驱动回路DL及扫描线驱动回路SL电性连接(如图2所5示),并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61以及电阻器6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晶体管61具有第一棚 极^与扫描线驱动回路SL电性连接。 电阻器62电性连接于数据线驱动回路DL及第极&、第一源极S工及第一漏极Dp-薄膜晶体管61的第一源极&之而第一 间。 此外,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6还具有第一电容器Q以及第二电容器C2。而 第一电容器Q为寄生电容,电性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61的第一栅极^与第一漏极D工之 间,而第二电容器(:2为储存电容,与第一薄膜晶体管61的第一漏极D工电性连接。 请再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基板6还包含第二薄膜晶体管63、 第四电容器C4及第五电容器C5。 本实施例的第二薄膜晶体管63具有第二栅极G第二漏极D2及第二源极S2,其中 第二栅极G2与扫描线驱动回路SL及第一薄膜晶体管61的第一栅极^电性连接,第二源极与数据线驱动回路DL电性连接。第四电容器c;为寄生电容,电性连接于第二薄膜晶体管63的第二栅极62与第二漏极02之间,第五电容器(:5为储存电容并与第二薄膜晶体管63的 第二漏极^电性连接。 请再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2另具有第三电容器(:3与第六电 容器Ce,第三电容器Q与第一薄膜晶体管61的第一漏极D工电性连接,而第六电容器&与 第二薄膜晶体管63的第二漏极D2电性连接,其中第三电容器(:3与第六电容器Ce为液晶电 容。 在本实施例中,倘若第一电容器Q与第四电容器C4的电容值相等,第二电容器C2 与第五电容器Cs的电容值相等,第三电容器Q与第六电容器Ce的电容值相等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彩色滤光基板、液晶层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并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及电阻器,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该第一栅极与该扫描线驱动回路相电性连接,该电阻器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驱动回路及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源极之间,该液晶层设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及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以及背光模块,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彩色滤光基板、液晶层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数据线驱动回路及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并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及电阻器,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及第一漏极,该第一栅极与该扫描线驱动回路相电性连接,该电阻器电性连接于该数据线驱动回路及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源极之间,该液晶层设置于该彩色滤光基板及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以及背光模块,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一玻璃基板,该第 一薄膜晶体管及该电阻器设置于该玻璃基板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还包含 第一电容器,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栅极与该第一漏极之间; 第二电容器,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漏极电性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基板还包含第二薄膜晶体 管,其具有第二栅极、第二漏极及第二源极,该第二栅极与该扫描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该 第二源极与该数据线驱动回路电性连接。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栅极与该第一 薄膜晶体管的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仁杨詠舜王兆祥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