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952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2
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盖板、电路板和第一连接片,电路板与盖板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分别与盖板和电路板弹性抵接。通过设置盖板、电路板和第一连接片,盖板与电路板之间无需焊接,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作为一种常用的日常用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当中,如玩具、遥控器、照相机、电子钟表等各类产品中。市面上的电池主要有一次性的碳性电池,碱性电池以及可充电的镍锰、镍铬、镍氢电池等,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能量密度高、充电快、环保等优势,市场上逐渐出现锂可充电电池,并成为普及趋势。

2、目前充电电池内的电路板和端盖之间多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容易在焊接的过程中对电路板或电芯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端盖组件的各零件之间无需焊接,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盖板、电路板和第一连接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盖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电路板弹性抵接。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盖板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抵接。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二夹角β,满足:70°≤α≤110°,70°≤β≤110°。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二子部相背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支撑罩,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罩卡接,且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罩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片收容于所述间隙;所述支撑罩开设有收容腔,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罩包括罩板和罩筒,所述罩板连接在所述罩筒的一端,并与所述罩筒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罩板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配合连接。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背向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表面抵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本体抵接。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池本体抵接,所述第四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抵接。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三面,所述第四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四面,所述第三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四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间隔。

1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如第一方面各项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电池本体连接。

14、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用电装置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给所述用电装置供电。

15、通过设置盖板、电路板和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设置于盖板和电路板之间,且第一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盖板和电路板弹性抵接,盖板和电路板之间无需焊接,结构简单,组装效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盖板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二夹角β,满足:70°≤α≤110°,70°≤β≤1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二子部相背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支撑罩,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罩卡接,且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罩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片收容于所述间隙;所述支撑罩开设有收容腔,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罩包括罩板和罩筒,所述罩板连接在所述罩筒的一端,并与所述罩筒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罩板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背向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表面抵接,另一端用于与电池本体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池本体抵接,所述第四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三面,所述第四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四面,所述第三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四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具有间隔。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与所述电池本体连接。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给所述用电装置供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盖板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背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凸出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面具有第二夹角β,满足:70°≤α≤110°,70°≤β≤1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子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二子部相背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支撑罩,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罩卡接,且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罩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片收容于所述间隙;所述支撑罩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哲平罗龙文张贺蔡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