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951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方法。传感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绝缘封装层、第一摩擦层、间隔层、第二摩擦层、导电电极和第二绝缘封装层,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通过外电路连通;第一绝缘封装层表面贴设或不贴设质量块;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受压力接触,分别产生净正电荷和净负电荷,压力撤离后第一摩擦层和导电电极之间产生电压,驱动电荷转移入外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层片状结构易于集成,可以实现风速、倾斜角度和加速度多用途传感;通过对多用途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电压积分的传感器信号处理方式,实现了连续运动传感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供电传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无人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开发如无人机(uva)、无人车辆(ugv)、无人水上航行器(usv)等无人系统铺平了道路。无人系统可以帮助人类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远程作业,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对于无人系统,实现感知和获取周围环境中多个物理量信息,是确保无人系统正常工作、满足作业需要、提高其巡航能力,以及满足后续的而控制需求的前提。目前无人系统通常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单元(imu)。惯性单元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可以获取姿态、加速度、速度等自身状态信息。传统传感器的传感原理主要是基于电阻式、电容式等传感机制。然而,电阻式传感器容易在温度的影响下发生信号漂移,电容式传感器会受到寄生电容的影响。随着无人系统新应用和需求的出现,无人系统所需要的传感器,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在迅速增加。大规模的传感器节点需要消耗相当大的电源,同时对传感器的集成和多用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经过检索,申请公布号cn105490578a公开了一种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绝缘封装层(2)、第一摩擦层(5)、间隔层(1)、第二摩擦层(3)、导电电极(4)和第二绝缘封装层(7),所述第一摩擦层(5)为导电摩擦层,所述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通过外电路(6)连通;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2)表面贴设或不贴设质量块(8);所述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受压力接触,分别产生净正电荷和净负电荷,压力撤离后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分离,第一摩擦层(5)和导电电极(4)之间产生电压,驱动电荷转移入外电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绝缘封装层(2)、第一摩擦层(5)、间隔层(1)、第二摩擦层(3)、导电电极(4)和第二绝缘封装层(7),所述第一摩擦层(5)为导电摩擦层,所述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通过外电路(6)连通;所述第一绝缘封装层(2)表面贴设或不贴设质量块(8);所述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受压力接触,分别产生净正电荷和净负电荷,压力撤离后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分离,第一摩擦层(5)和导电电极(4)之间产生电压,驱动电荷转移入外电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质量块(8)为铁或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质量块(8)质量为10g~3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系统多用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摩擦层(5)和第二摩擦层(3)得失电子能力强弱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泉陈超凡金滔易思成李龙钟宋义岳涛彭艳田应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