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模型构建,具体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半主动控制减振器、半主动控制车高调节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半主动系统的应用面临两个重要难题:1.对车辆动态感知能力有限,仅能在车辆驶经路面特征之后才能进行控制。2.半主动控制的目标不清晰,不能应对路面高程发生突变的工况。对于问题1,扩展在悬架系统中前馈传感器的能力成本较高,行业普遍方案是使用自动驾驶摄像头和雷达对路面特征进行扫描,但当前的自动驾驶感知精度仍然不足以提供车辆平顺性的需要。对于问题2,行业内探索了不同的控制策略,如天棚算法,地钩算法等,但各不同算法无外乎对车辆平顺与贴合地面之间做权重倾斜,对于单个路面特征事件或与算法的目标冲突时,仍受限于模糊的目标,不能充分使用减振器的硬件能力。
2、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车辆及其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当前的自动驾驶感知精度仍然不足以提供车辆平顺性的需要;现有控制策略受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驶数据包括悬架位移、车辆加速度、车速和车辆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颠簸特征包括:未驶入颠簸特征阶段、接触颠簸特征阶段、通过颠簸特征阶段及驶离颠簸特征阶段;所述步骤S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包括:在接触颠簸特征阶段,所需阻尼系数为先降低接触颠簸特征阶段的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驶数据包括悬架位移、车辆加速度、车速和车辆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颠簸特征包括:未驶入颠簸特征阶段、接触颠簸特征阶段、通过颠簸特征阶段及驶离颠簸特征阶段;所述步骤s2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包括:在接触颠簸特征阶段,所需阻尼系数为先降低接触颠簸特征阶段的阻尼,之后在接触完成后增大阻尼。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帅奇,肖柏宏,张霏霏,张丁之,周心悦,王连旭,顾铮珉,李海邈,覃霍,王保田,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