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67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根据一个实施例,结合在电子设备(11)中的天线(17)包括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设置在框体(19)的侧壁(19B)的内表面上的天线元件(34),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设置在框体(19)的底壁(19A)的内表面上的天线基座(35),以及由金属薄膜形成,至少被设置在底壁(19A)的内表面上,并将天线元件(34)连接至天线基座(35)的导体部分(36)。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1)上的馈电端子(40)的馈电引脚(42)与底壁(19A)上的导体部分(36)保持接触以从无线模块(32)向天线(17)馈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诸如笔记本型便携式计算机或者PDA的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 设备。
技术介绍
举例来说,闩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 2000-188506公开了一种作为具有无线通信功 能的电子设备的移动通信设备。该移动通信设备含有天线装置,在该天线装置内接地图 (ground pattern)元件和电抗元件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并且它们通过导电图元件彼 此连接。导电图元件被形成作为用于电力供给的微波传输带,并且具有连接到连接电抗元件 的曲折(meandering)导体的一端,以及连接到收发器的另一端。即,在印刷电路板上, 安装有矩形的电抗元件和收发器。因此,在上述的移动通信设备中,天线装置的印刷电路上的安装空间具有较低的设 计自由度。此外,电抗元件具有在其中曲折导体被设置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衬底中的结 构。衬底被认为并不是该天线装置必不可少的。这意味着,不必要的元件增加了所需的 原材料成本以及设备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框体,该第一框体包括底壁,以及从底壁的外 围向上伸出的侧壁;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设置在侧壁的内表面上; 天线基座,该天线基座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设置在底壁的内表面上靠近天线元件处;导体 部分,由金属薄膜形成的导体部分至少被设置在底壁的内表面上,并将天线元件连接到天 线基座;无线模块,该无线模块向天线元件馈电;以及用于无线模块的馈电端子,该馈电 端子与设置在底壁的内表面上的导体部分保持压力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阐明,并且部分内容在说明书中是显而易 见的,或可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获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可通过下文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组合 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与上 述总体说明和下述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立体图2是用于解释图1中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16相对于显示器壳体的位置 的立体图3是用于说明形成在图2中所示的框体的内表面上的天线的形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4是说明用于图3中所示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馈电结构的剖面图6是说明从图4的结构中移除印刷电路板所获得的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是说明靠近框体的侧壁只形成单个天线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说明靠近框体的侧壁形成多个天线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中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11是说明天线被形成在图9中所示的便携式计算机的框体的内表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大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在便携式计算机11中的天线17包括由金属薄膜形成的并被设置在盖子19的侧壁19B 的内表面上的天线元件34;由金属薄膜形成的并被设置在盖子19的底壁19A的内表面上 的天线基座35;由金属薄膜形成,至少被设置在底壁19A的内表面上,并将天线元件34 连接到天线基座35的导体部分36。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1上的馈电端子40的馈电引脚42 与底壁19A上的导体部分36保持接触以从无线模块向天线17馈电。现在参照图1到图3,将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本 专利技术被应用于作为电子设备实例的便携式笔记本型PC (个人计算机)11。如图1所示,便携式PC 11包括主体单元12、显示单元13以及介于主体单元12和显 示单元13之间的绞链14。每一个绞链14将显示单元13附接到主体单元12以使这两个单 元相对彼此可旋转。即,显示单元13在单元12和13闭合的位置以及它被开启以暴露主体单元12的位置之间可旋转。如图1到图3所示,显示单元13包括显示器壳体15,被容纳在显示器壳体15中的大 致呈矩形的液晶显示器16,以及被设置在显示器壳体15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天线。虽然图 2和图3为说明的便利只显示单个天线17,但也可以采用多个天线17。显示器壳体15由例如合成树脂形成。显示器壳体15是被设置在液晶显示器16的正面 侧的屏框18 (第二框体),以及被设置在液晶显示器16的背面侧的盖子19 (第一框体) 的组合。在第一实施例中,天线17被形成在盖子19的内表面上。盖子19包括矩形的底壁19A和侧壁19B。屏框18包括开口 18A,通过该开口暴露液 晶显示器16的正面。盖子19的侧壁19B从底壁19A的外围大致垂直地伸出。屏框18被 附接在每一个侧壁19B的上端,处于远离底板19A的位置。液晶显示器16被附接在底壁19A处,不与侧壁19B接触。因此,矩形的间隙D被限 定在液晶显示器16的外围和侧壁19B之间。液晶显示器16包括排列成网格状并具有电磁 辐射吸收特性的多个信号线。在该实施例中,为防止天线17接收和发射的电磁辐射对信 号线产生不利的影响,矩形的间隙D被限定在显示器16和在其上形成有天线17的天线元 件34 (随后说明)的侧壁19B之间。主体单元12包括主体单元壳体23,键盘24,作为指向装置的触摸板25,按钮26和 指纹识别单元27。主体单元壳体23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导电的接地层(conductive ground layer)(未显不)。如图1所示,主体单元12的主体单元壳体23含有印刷电路板31,安装在印刷电路板 31上的多个电子部件,以及无线模块(或多个无线模块)32。主体单元12还包括设置在 其本身和显示单元13之间的配线(wiringline)。无线模块32的数目等于天线17的数目。 配线的数目也等于天线17的数目。配线包括经由绞链14在主体单元12和显示单元13之间延伸的同轴电缆。每一个同轴 电缆都具有连接到相应的一个无线模块32的一端,以及经由相应的馈电端子40 (随后说 明)连接到相应的一个天线17的另一端。即,主体单元壳体23中的无线模块32经由同 轴电缆被电连接到显示器壳体15中的天线17。同轴电缆具有举例来说0.8 mm的直径,并被连接到介于天线元件34和天线基座35(下 面描述)之间的导体部分36。主体单元壳体23和显示器壳体15构成框体20。如图3所示,天线17被形成在显示器壳体15的盖子19的内表面上。更具体地说,天 线17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附接在盖子19的内表面。薄膜天线17包括主要用于发射/接收电磁辐射的天线元件34,主要用于加宽射频频带的天线基座35,以及将天线元件34连接 到天线基座35的导体部分36。天线元件34具有在某些位置转弯的曲折图形(meandering pattern),并被形成在结合 在显示器壳体15内的盖子19的侧壁19B的内表面上。天线基座35是矩形的导体,并被 形成在盖子19的底壁19A的内表面上。导体部分36主要形成在盖子19的底壁19A的内 表面上以将天线元件34连接到天线基座35。在第一实施例中,导体部分36被形成在盖子 19的底壁19A的内表面上,但导体部分36的一部分可以被形成在盖子19的侧壁19B的 内表面上。举例来说,天线元件34,天线基座35和导体部分36通过印刷(丝网印刷)被形成在 盖子19的内表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体(19),所述第一框体(19)包括底壁(19A),以及从所述底壁的外围向上伸出的侧壁(19B); 天线元件(34),所述天线元件(34)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   天线基座(35),所述天线基座(35)由金属薄膜形成并被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上靠近所述天线元件处; 导体部分(36),由金属薄膜形成的所述导体部分(36)至少被设置在所述底壁的所述内表面上,并将所述天线元件连接到所述天线基座;   无线模块(32),所述无线模块(32)向所述天线元件馈电;以及 用于所述无线模块的馈电端子(40),所述馈电端子与设置在所述底壁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导体部分保持压力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文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