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665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含:提供具有单一弹簧件、若干磁石、承载有线圈组的固定筒的镜头模组;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其以串联模式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以及提供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时,可使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的一电源,输出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以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时,可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镜头模组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使具有音圈马达 (Voice Variable Motor, VCM)结构的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镜头模组的
中,由于使用音圈马达(Voice VariableMotor, VCM) 结构的镜头模组,将可使整体模组的尺寸达到相对縮小的优势,因此,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 镜头模组的设计领域。但现行针对上述音圈马达结构进行驱动控制以使镜头模组单独遂行 自动微拍(Auto Macro)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与装置,则存在有过于复杂以及成本过高的问 题。 请参阅图l,其为用以驱动控制镜头模组进行变换焦距的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 其包含有具有一线圈组111的镜头模组11、串接于该镜头模组11的一多段式驱动控制模 组12、以及串接于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的一微处理控制单元13。其中,该线圈组111 具有A1、B1两端,该A1端电连接于一电源Vcc,而该Bl端则电连接于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 组12。 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的驱动控制方法在于,当该微处理控制单元13产生一控制 信号Sll至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时,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可视变焦需求而使该 电源Vcc输出一具有不同电平(电准位)的变动电流S12至该线圈组111中,如此一来,位 于该镜头模组11中且贴附有若干磁石的磁轭(图1未示出,但请先行参阅图4、图5所示), 因是与该线圈组lll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lll的径向环状外围处,故其即会与该 线圈组111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镜头模组11中的光学透镜(图未示出)可遂 行不同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以达到改变拍摄焦距的目的。 简言之,上述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以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使该镜头 模组11能遂行一自动对焦(Auto Focus)功能,因此,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因应该控 制信号Sll而所输入的该变动电流S12,即需要依据不同的变焦需求而具有不同的电平,以 使该镜头模组11中的光学透镜产生不同的移动距离。因此,该多段式驱动控制模组12势 必需要配合以一驱动控制IC来实现,方可达到上述自动对焦功能。 但如此一来,当以上述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为基础而欲改应用于遂行上述自动 微拍功能时,一般的现有做法不外乎是仅使该驱动控制IC 12发挥部分的功能(例如,仅使 用可产生最大以及最小变焦距离的两种模式,其余属于中间变焦距离的其它模式则予以禁 能(disable)),抑或使该驱动控制IC产生可改变电流方向的该变动电流S12,来达到使该 镜头模组11中的透镜前进与后退的两种效果,完成上述自动微拍功能。 基此,如欲以现有驱动控制装置10来使该镜头模组11仅单独遂行上述自动微拍 功能时,往往仍需使用到成本高昂的驱动控制IC,如此一来,显并不符合经济效应以致无法 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低成本且简单的模式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 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低成本且简单的模式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 功能的驱动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做法,是关于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 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一上结合件、位于该上结合件的下方的单一弹簧件、位于该单 一弹簧件的下方的一磁轭、数个磁石、可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以及一下结合 件,该方法包含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其以串联模式电连接 于该线圈组的一端;以及提供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使控 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时,可使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的一电源输出一固定 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该些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 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 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时,可使该电源停止 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藉由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 置。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单一弹簧件为单一平面弹簧,且其所包含的一内圈 结构、一外圈结构以及一曲折弹性结构均相互连通并位于同一平面。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磁轭具有一中空圆柱形内壁、沿轴向向下延伸的一侧边结构、与连结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壁顶以及该侧边结构的壁顶的一顶部表面。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侧边结构包含数片独立的平板结构,且该些磁石对应地贴附于该些平板结构的内侧表面。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些平板结构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径向方向,且 沿该顶部表面的周遭间隔设置而使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各平板结构中的任一平板结构为一矩形平板结构,且 与该顶部表面间呈一垂直夹角。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侧边结构为一环状外壁结构,沿着该顶部表面的周 遭向下延伸所形成,并位于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外侧。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于该固定筒的底部周缘向外径向延伸有沿周遭分布设 置以承载该线圈组的承载凸缘。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承载凸缘包含呈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独立的水平柱 体结构,且自该筒身的底部周缘向外水平延伸并对称设置。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承载凸缘为沿筒身的底部周缘设置的一环状承载凸 片。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该中空圆柱形内壁的 壁底与该承载凸缘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移动行程的固定移动距离是由设于该固定筒筒身的 顶部的数个限位凸点与该上结合件的底部间的间隙距离所决定。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控制开关模组包含一晶体管以及一限流电阻。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开关状态分别指该晶体管处于一饱和 模式以及一截止模式。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控制信号分别具有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以分别使 该晶体管处于该饱和模式以及该截止模式。 根据上述较佳的做法,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分别为一高电平状态以及一低 电平状态。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做法,是关于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贴附数个磁石的磁轭、位于该磁轭上方的单一弹簧件以及可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且这些磁石与该线圈组相隔一间隙并分布于该线圈组的径向环状外围处,该方法包含提供一电源,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提供一控制开关模组,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与一接地端之间,以使该电源、该线圈组、该控制开关模组与该接地端之间呈一串联状态;以及提供具有一第一及第二信号状态的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一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这些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且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处于该第二信号状态时,可使该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进而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通过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使镜头模组遂行自动微拍功能的驱动控制方法,其中该镜头模组至少具有一上结合件、位于该上结合件的下方的单一弹簧件、位于该单一弹簧件的下方的一磁轭、数个磁石、能承载一线圈组与一透镜的一固定筒以及一下结合件,该方法包含:提供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关状态的一控制开关模组,其以串联模式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一端;以及提供一控制信号至该控制开关模组中;其中,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一开关状态时,能使电连接于该线圈组的另一端的一电源输出一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中,以于贴附有所述磁石的该磁轭以及承载有该线圈组的该固定筒间产生一电磁磁吸作用,进而使该固定筒被吸引并进行具有固定移动距离的一移动行程后抵顶于该单一弹簧件,且于该控制信号使控制开关模组处于该第二开关状态时,能使该电源停止输出该固定电流至该线圈组,并利用该单一弹簧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该固定筒退回原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任吴振弘黄锡钦
申请(专利权)人:百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