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智能天线的高性能系统架构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智能天线的高性能系统架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592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7
一种平面天线拓扑,包括多个连接端口和设置成多列多行的多个辐射器。所述多列中的一列或多列中的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辐射器,以及所述多列中的相邻列中的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另外一个或多个辐射器被极化,以共同极化角发送电场。以预定义的电距离将居中位于所述多行中的一行或多行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与居中位于所述多行中的相邻行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分离。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基本上是平面天线拓扑的工作频率的半个波长。以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将居中位于所述一列或多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与居中位于所述相邻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1、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涉及一种天线阵列,更具体地但不排他地,涉及辐射单元和天线阵列的连接端口的分布式布局。

2、蜂窝通信系统可以利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作为关键无线技术,在天线阵列中提供多根“智能”天线。通过使用智能天线,大规模mimo可以执行波束成形来服务其用户。对于波束成形,通常可能需要将天线的波束能量高效地集中在目标区域上,并尽可能减小对非目标覆盖区域的干扰。对于多个天线阵列,可能需要波束扫过目标区域而不在目标区域留下覆盖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天线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2、上述和其它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其它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是显而易见的。

3、一种平面天线拓扑,包括多个连接端口和设置成多列多行的多个辐射器。所述多列中的一列或多列中的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辐射器,以及所述多列中的相邻列中的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另外一个或多个辐射器被极化,以共同极化角发送电场。以预定义的电距离将居中位于所述多行中的一行或多行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与居中位于所述多行中的相邻行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分离。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基本上是平面天线拓扑的工作频率的半个波长。以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将居中位于所述一列或多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与居中位于所述相邻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分离。

4、所述多列中的每一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簇,每个簇包括来自所述多个辐射器的共享公共连接端口的一组辐射器。与外置列相比,居中位于所述多列的列可以包括更多簇。

5、每个簇中的辐射器的数量可以等于多行中的行的数量。辐射器为双极化辐射器。辐射器可以通过一列或多列中的组和另一组之间的预定义的电距离水平地和垂直地规则分布。规则分布在所述一列或多列中的所述组和所述多个辐射器值中的所述辐射器的相邻列之间,以使得能够测量无源回波损耗[s11、s22]和耦合[s12、s21]。测量在所述连接端口之间和/或所述公共连接端口之间进行。所述连接端口的规则分布可以实现与所述辐射器的连接,而不必利用适配层来实现所述连接。所述一列或多列中的簇的数量是2的幂。

6、一种制造平面天线拓扑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连接到多个辐射器的多个连接端口。所述多个辐射器设置成多列多行。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所述多列的一列或多列中被极化,并且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所述多列的相邻列中被极化,以共同极化角发送电场。以预定义的电距离将居中位于所述多行中的一行或多行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与居中位于所述多行中的相邻行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分离。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基本上是平面天线拓扑的工作频率的半个波长。以预定义的电距离将居中位于所述一列或多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与居中位于所述相邻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隔离。

7、所述多列中的每一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簇,每个簇包括来自所述多个辐射器的共享公共连接端口的一组辐射器。与外置列相比,居中位于所述多列的列可以包括更多簇。所述组中的辐射器的数量包括每组中的辐射器的数量相同或每组中的辐射器的数量不同。

8、所述组中的辐射器的数量可以等于所述多行中的行的数量。所述辐射器可以是双极化辐射器。所述辐射器可以按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规则分布。所述无源回波损耗[s11、s22]和所述耦合[s12、s21]可以在所述连接端口之间和/或在所述公共连接端口之间测量。另一个平面天线拓扑可以堆叠在所述平面天线拓扑上,使所述多行中的行的数量增加一倍,以响应于所述辐射器和/或簇的极化、所述辐射器和/或簇的分离以及所述辐射器和/或簇的隔离。

9、根据第一方面,与其它天线阵列的耦合水平相比,天线阵列的耦合水平总体普遍提高,因此数据传输速率更高。此外,所述天线阵列通过从中列中的其它簇单独馈电的簇,为所述天线阵列提供更多样化的辐射方向图。所述更多样化的辐射方向图使得所述天线阵列的波束能量能够高效地集中在所需区域上。最小化对非目标覆盖区域的干扰,并提供扫过目标区域而不在目标区域留下覆盖盲区的波束。

10、根据第二方面,所述天线阵列的耦合水平的提高是由于所述中列中的多个簇中包括的多个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在纵向上彼此分离至少半个波长。此外,每个簇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在纵向上彼此间隔至少半个波长。在所述中列的两侧的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也与所述中列中的簇在横向上彼此分离至少半个波长。在所述中列的两侧的列中的辐射器的半径极点也在纵向上彼此分离至少半个波长。所述天线阵列的这种拓扑布局避免了在给定的天线阵列孔径内使用四个垂直列而不是三个垂直列的冗余情况。四个垂直列意味着会增加辐射器的数量,这看似有益,然而,所述辐射器在横向上彼此更接近,因此彼此分离不到半个波长。因此,对于四列,从所述天线阵列发射的波束之间的耦合水平降低,辐射方向图会变得高度相关,从而导致天线的性能降低,如下面的描述所示。

11、根据第三方面,所述规则分布的辐射器最小化了所述连接端口处的所述无源回波损耗[s11、s22],并改进了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耦合[s12、s21],从而改进了所述连接端口之间的隔离。所述端口的规则分布使得可以使用传统的无线设备而不必使用适配层。此外,所述天线阵列的目的是获取对称性,使端口规则分布,有利于蜂窝网络的地理区域的性能平衡。

12、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技术和/或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公开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虽然与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类似或等效的方法和材料可以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实践或测试,但下文描述了示例性方法和/或材料。如有冲突,以本专利说明书(包括定义)为准。此外,这些材料、方法和示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不一定具有限制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中的每一列包括一个或多个簇,每个簇包括来自共享公共连接端口的所述多个辐射器的一组辐射器,其中,所述多列中的居中列包括的簇数量比外置列更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每个簇中的辐射器的数量等于所述多行中的行数。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器是双极化辐射器。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器在所述至少一列中的所述组和另一组之间或所述至少一列中的所述组和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相邻列辐射器之间水平地和垂直地以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规则分布,使得能够测量无源回波损耗[S11,S22]和耦合[S12,S21],所述测量在所述连接端口之间和所述公共连接端口之间的至少一个之间进行。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口的规则分布使得能够连接到所述辐射器而不必利用适配层来实现所述连接。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列中的簇的数量是2的幂。

8.一种制造平面天线拓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中的每一列包括一个或多个簇,每个簇包括来自共享公共连接端口的所述多个辐射器的一组辐射器,其中,所述多列中的居中列包括的簇数量比外置列更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中的辐射器的数量等于所述多行中的行数量。

11.根据上述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器是双极化辐射器。

12.根据上述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上述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列中的每一列包括一个或多个簇,每个簇包括来自共享公共连接端口的所述多个辐射器的一组辐射器,其中,所述多列中的居中列包括的簇数量比外置列更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每个簇中的辐射器的数量等于所述多行中的行数。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器是双极化辐射器。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天线拓扑,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器在所述至少一列中的所述组和另一组之间或所述至少一列中的所述组和所述多个辐射器中的相邻列辐射器之间水平地和垂直地以所述预定义的电距离规则分布,使得能够测量无源回波损耗[s11,s22]和耦合[s12,s21],所述测量在所述连接端口之间和所述公共连接端口之间的至少一个之间进行。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杭德罗·穆里略·巴雷拉法布里齐奥·詹蒂利布鲁诺·比斯孔蒂尼龚志胡安·司伽德尔·阿尔瓦雷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