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560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包括推车主体和限位杆,所述推车主体里侧上下两处分别横向焊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内部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内侧之间纵向活动卡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三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里侧的底端放置有氧气罐。该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通过在弹簧的右侧之间纵向焊接有挤压板,箱体于推车主体内部与左侧挤压板贴合,旋转推车主体外部右侧的旋块,使此物卡接并抵挡箱体离开推车主体,挤压板左侧的弹簧也能固定箱体位置,避免该部件与推车主体产生碰撞而损毁,顶部与底部的钢珠也有利于推送挤压板,维持它的平衡,解决了氧气罐拿取、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氧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1、供氧即补给人体所需的氧气,在地下无论是挖掘矿洞还是隧道皆要配比此类供给物件,若遇险情或者行至空气稀薄之处便应当做好吸氧的准备,因为地势环境的复杂,无法像医院那般周到而整齐地安装供氧系统,多数凭借可移动的罐体盛装氧气,随着工作人员一起移动,现阶段的供氧车体多数直接摆放并运输钢瓶等物,地下坑道凹凸不平,车体行走起来难免产生晃动与碰撞,保存氧气罐的完整已不容易,拿取与放置也多有不便。

2、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氧气罐拿取、使用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包括推车主体和限位杆,所述推车主体里侧上下两处分别横向焊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内部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内侧之间纵向活动卡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三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里侧的底端放置有氧气罐,所述推车主体内部的左侧分布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之间纵向焊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顶部与底部各自活动卡接有钢珠,所述推车主体外部的上方与下方分别活动连接有旋块,且旋块的内部与推车主体之间螺旋安装有螺栓,所述推车主体外部底端的四角处各自安装有脚轮。

3、优选的,所述钢珠分别从挤压板的顶端与底端抵住滑道,所述挤压板可沿滑道水平滑行。

<p>4、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分纵向设置有收纳槽,所述箱体底端的里侧横向设有活动腔室,且活动腔室中旋转插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外壁设有三组对向螺纹,所述对向螺纹外部的两侧分别套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的顶端贯穿放置槽焊接有支架,且支架的一侧焊接有夹套,所述活动腔室的右侧设置有槽口。

5、优选的,所述长杆的右侧延伸至槽口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助力转轮,所述对向螺纹于长杆表面呈等间距排列。

6、优选的,所述夹套的卡槽大小与氧气罐外部轮廓相匹配,且夹套对称卡接在氧气罐的外部两侧。

7、优选的,所述箱体顶端的内部横向开凿有收纳腔室,且收纳腔室内部下方的两侧之间安装有沥干台,所述收纳腔室内侧的上方安装有两组紫光灯,所述收纳腔室开槽处的顶端横向铰接有翻盖,所述翻盖的内部安插有茶色玻璃。

8、优选的,所述翻盖的面积与收纳腔室大小相等,且翻盖可于收纳腔室外侧的上方原地翻转。

9、优选的,所述沥干台横向搭接在收纳腔室内部的底端,所述沥干台的中心处设有沥水纱网。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不仅实现了快速安放、抽出氧气罐,实现了保持氧气罐的稳定,而且实现了消毒吸氧工具;

11、(1)通过在弹簧的右侧之间纵向焊接有挤压板,箱体于推车主体内部与左侧挤压板贴合,旋转推车主体外部右侧的旋块,使此物卡接并抵挡箱体离开推车主体,挤压板左侧的弹簧也能固定箱体位置,避免该部件与推车主体产生碰撞而损毁,顶部与底部的钢珠也有利于推送挤压板,维持它的平衡,以便快速送从放置槽处抽出或放置氧气罐;

12、(2)通过在支架的一侧焊接有夹套,氧气罐存储在放置槽的中心处,可于右下角的槽口里旋转长杆,拼接此物外部设置的三组对向螺纹同时反向地输送螺母块,拼接该部件于收纳槽及放置槽之间水平移动支架与夹套,从侧面固定氧气罐本身,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倾斜或产生磕碰,防止氧气泄漏;

13、(3)通过在箱体顶端的内部横向开凿有收纳腔室,从收纳腔室的上方打开铰接的翻盖,于沥干台上放置清洗完毕的吸氧工具,多余的水分便从沥干台的纱网处流下,开启紫光灯后,配合翻盖里的茶色玻璃对收纳腔室里的器具进行杀菌处理,若吸氧工具有限,则可在此环境下勉强多次使用以便救急,也能临时作杀灭其他工具细菌之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包括推车主体(1)和限位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主体(1)里侧上下两处分别横向焊接有限位杆(20),且限位杆(20)内部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滑道(22),所述滑道(22)内侧之间纵向活动卡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内部设有三组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里侧的底端放置有氧气罐(19),所述推车主体(1)内部的左侧分布有弹簧(2),所述弹簧(2)的右侧之间纵向焊接有挤压板(3),所述挤压板(3)顶部与底部各自活动卡接有钢珠(21),所述推车主体(1)外部的上方与下方分别活动连接有旋块(10),且旋块(10)的内部与推车主体(1)之间螺旋安装有螺栓(11),所述推车主体(1)外部底端的四角处各自安装有脚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21)分别从挤压板(3)的顶端与底端抵住滑道(22),所述挤压板(3)可沿滑道(22)水平滑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2)的两侧分纵向设置有收纳槽(13),所述箱体(4)底端的里侧横向设有活动腔室(17),且活动腔室(17)中旋转插接有长杆(18),所述长杆(18)的外壁设有三组对向螺纹(25),所述对向螺纹(25)外部的两侧分别套接有螺母块(24),所述螺母块(24)的顶端贯穿放置槽(12)焊接有支架(14),且支架(14)的一侧焊接有夹套(15),所述活动腔室(17)的右侧设置有槽口(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18)的右侧延伸至槽口(23)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助力转轮,所述对向螺纹(25)于长杆(18)表面呈等间距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15)的卡槽大小与氧气罐(19)外部轮廓相匹配,且夹套(15)对称卡接在氧气罐(19)的外部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顶端的内部横向开凿有收纳腔室(5),且收纳腔室(5)内部下方的两侧之间安装有沥干台(9),所述收纳腔室(5)内侧的上方安装有两组紫光灯(8),所述收纳腔室(5)开槽处的顶端横向铰接有翻盖(6),所述翻盖(6)的内部安插有茶色玻璃(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6)的面积与收纳腔室(5)大小相等,且翻盖(6)可于收纳腔室(5)外侧的上方原地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台(9)横向搭接在收纳腔室(5)内部的底端,所述沥干台(9)的中心处设有沥水纱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包括推车主体(1)和限位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主体(1)里侧上下两处分别横向焊接有限位杆(20),且限位杆(20)内部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滑道(22),所述滑道(22)内侧之间纵向活动卡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内部设有三组放置槽(12),所述放置槽(12)里侧的底端放置有氧气罐(19),所述推车主体(1)内部的左侧分布有弹簧(2),所述弹簧(2)的右侧之间纵向焊接有挤压板(3),所述挤压板(3)顶部与底部各自活动卡接有钢珠(21),所述推车主体(1)外部的上方与下方分别活动连接有旋块(10),且旋块(10)的内部与推车主体(1)之间螺旋安装有螺栓(11),所述推车主体(1)外部底端的四角处各自安装有脚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21)分别从挤压板(3)的顶端与底端抵住滑道(22),所述挤压板(3)可沿滑道(22)水平滑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工程中智能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2)的两侧分纵向设置有收纳槽(13),所述箱体(4)底端的里侧横向设有活动腔室(17),且活动腔室(17)中旋转插接有长杆(18),所述长杆(18)的外壁设有三组对向螺纹(25),所述对向螺纹(25)外部的两侧分别套接有螺母块(24),所述螺母块(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胡家锋骆秋良胡浩周小涛杨云周笑宇桑练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一零一六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