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能源,尤其涉及一种电芯。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低放电、循环性能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升高,锂离子电池发展势头强劲,逐步向快充、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方面前进。
2、目前,一些电池的电芯包括多个正极片、多个隔膜以及多个负极片,多个正极片与多个负极片交错堆叠设置,相邻的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均设置有隔膜。各正极片的正极耳和各负极片的负极耳位于电芯的同一端。
3、然而,电芯端部的极耳占用电池的端部空间,导致整体空间的浪费;极耳上的焊点容易受到磕碰而导致变形和损坏,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以解决相关技术极片的极耳占用电池的端部空间且极耳在焊接位置容易受到磕碰导致焊点的变形和损坏的问题。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分别位于第一极片相对两侧的两个隔膜,第一极片与两个隔膜复合在一起;
3、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本体和第一极耳,第一极片本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极耳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第一极片本体电连接;
4、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极片本体和第二极耳;
5、隔膜的对应第一极片的第一凹槽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极耳远离第一极片本体的一端从第二凹槽的槽底伸出。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极片本体的边缘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一极耳的一端位
7、各隔膜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第一极耳远离第一极片本体的一端从其中一个第二凹槽的槽底伸出,第二极耳远离第二极片本体的一端从另一个第二凹槽伸出。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极耳的侧边与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a满足:
9、8mm≥a≥0.1mm;和/或,
10、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一凹槽的底壁与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b满足:5mm≥b≥0.5mm;或者,
11、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一凹槽的底壁与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b满足:5mm≥b≥0.2mm。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极片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在第一极耳上并与第一极片本体的活性物质层相邻设置,绝缘层的边界不超出第二凹槽的边界。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的底壁与绝缘层之间的距离c满足:
14、4mm≥c>0mm;和/或,
15、第二凹槽的宽度在2mm与16mm之间;和/或,
16、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mm。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膜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同时容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膜上形成有第一热影响区,隔膜在第一热影响区上的基材折射率与隔膜在其他区域上的基材折射率不同,第一热影响区位于两个隔膜相互贴合的部分上。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极片两侧的两个隔膜中,其中一个隔膜上第一热影响区的宽度大于另一个隔膜上第一热影响区的宽度;和/或,
20、第一极片两侧的两个隔膜上的第一热影响区之间存在错位。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两个隔膜相互贴合的部分上,两个隔膜在第一热影响区位置的粘接剥离力f1与两个隔膜在其余位置的粘接剥离力f2之间满足:
22、f1:f2≥1.2:1。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热影响区的宽度在50μm至500μm之间;和/或,
24、隔膜上还形成有第二热影响区,隔膜在第二热影响区上的基材折射率与隔膜在其他区域上的基材折射率不同,第二热影响区位于隔膜覆盖在第一极耳上的部分上;在第一极片两侧的两个隔膜中,其中一个隔膜上第二热影响区的宽度与另一个隔膜上第二热影响区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在0.6至1.4之间。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极片本体的边缘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每个第三凹槽与每个第二凹槽一一对应。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凹槽的宽度在6mm至20mm之间;和/或,
27、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
28、第三凹槽的宽度在4mm至18mm之间;和/或,
29、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mm。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三凹槽的宽度,和/或,
31、第三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或,
32、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三凹槽的深度,和/或,
33、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和/或,
34、隔膜上两个第二凹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极片上两个第三凹槽之间的间距,和/或,
35、第二极片上两个第三凹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极片上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第一极片上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大于2mm。
36、本申请提供的电芯,该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第一极片与其两侧的隔膜复合在一起。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片本体和第一极耳,第一极片本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极耳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第一极片本体电连接。各隔膜的边缘均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对应隔膜的对应第一极片的第一凹槽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极耳远离第一极片本体的一端从第二凹槽的槽底伸出。隔膜上的第二凹槽可以起到避让的作用,工作人员可以对第一极耳伸出第二凹槽槽底的部分进行焊接,此外,第一极耳弯折后可以伸入第二凹槽的内部,减少第一极耳在电池端部所占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电池在挤压、跌落等测试或使用环境下,第一极片本体位于第一凹槽两侧的部分也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极片本体朝向第一极耳的一侧对第一极耳上的焊点形成了保护,焊点不容易受到磕碰而发生损坏或变形,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片相对两侧的两个隔膜,所述第一极片与两个所述隔膜复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本体的边缘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a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极耳上并与所述第一极片本体的活性物质层相邻设置,所述绝缘层的边界不超出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距离c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同时容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上形成有第一热影响区,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热影响区上的基材折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极片两侧的两个所述隔膜中,其中一个所述隔膜上所述第一热影响区的宽度大于另一个所述隔膜上所述第一热影响区的宽度;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隔膜相互贴合的部分上,两个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热影响区位置的粘接剥离力F1与两个所述隔膜在其余位置的粘接剥离力F2之间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影响区的宽度在50μm至500μm之间;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本体的边缘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凹槽,每个所述第三凹槽与每个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在6mm至20mm之间;和/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和/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极片相对两侧的两个隔膜,所述第一极片与两个所述隔膜复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本体的边缘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极耳的一端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侧边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a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极耳上并与所述第一极片本体的活性物质层相邻设置,所述绝缘层的边界不超出所述第二凹槽的边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距离c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同时容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上形成有第一热影响区,所述隔膜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跃争,杜帅,季齐宝,曹方博,余肖维,崔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