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对接式充电组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接式充电组件和机器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智能能力,机器人需要进行充电,充电组件作为机器人装置的一部分。
2、在现有技术中,充电组件包括机器人主体、第一电极片、工作站主体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连接于机器人主体,第二电极片连接于工作站主体,此时,在机器人模组对接工作站模组时,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之间刚性接触,以维持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之间的电连接,故第二电极片相对于工作站主体处于固定状态,第二电极片不会弹性移动,导致现有的充电组件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接式充电组件和机器人装置,机器人模组包括机器人主体、第一电极片;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槽,第一电极片安装于安装槽,并电连接机器人主体;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暴露于外部环境;工作站模组包括工作站主体、第二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电连接工作站主体;第二电极片可移动地安装于工作站主体,并相对于工作站主体弹性移动;此时,在机器人模组对接工作站模组时,第一电极片相对于第二电极片靠近,第二电极片在弹性作用力下对接第一电极片,以维持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之间的电连接,以便于第二电极片相对于工作站主体具有弹性移动空间,从而在第一电极片对接于第二电极片时避免了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的刚性接触保护,保护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避免了第二电极片不会弹性移动,保证了对接式充电组件的第二电极
2、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式充电组件,应用于机器人装置;
4、所述对接式充电组件包括:
5、机器人模组,包括机器人主体、第一电极片;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电极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电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暴露于外部环境;
6、工作站模组,包括工作站主体、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所述工作站主体;所述第二电极片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工作站主体,并相对于所述工作站主体弹性移动;
7、在机器人模组对接工作站模组时,所述第一电极片相对于所述第二电极片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片在弹性作用力下对接所述第一电极片,以维持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的电连接。
8、可选地,所述工作站主体包括主体部、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
9、可选地,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二电极片处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并暴露于外部环境;所述第二电极片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弹性移动。
10、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容纳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并对所述第二电极片施加弹性作用力。
11、可选地,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移动座处于所述第二移动槽,并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侧壁弹性移动。
12、可选地,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容纳于所述第二移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移动座和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侧壁,并对所述移动座施加弹性作用力。
13、可选地,所述机器人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设有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另一端通过第一导电螺柱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
14、所述工作站主体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设有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一端连接所述工作站主体,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螺柱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
15、可选地,所述机器人主体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处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一侧;
16、所述工作站主体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磁性相吸,使得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片相定向对接。
17、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并卡合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18、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多个,所述第二磁铁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并内置于所述工作站主体。
19、一种机器人装置,包括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机器人模组包括机器人主体、第一电极片;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槽,第一电极片安装于安装槽,并电连接机器人主体;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暴露于外部环境;工作站模组包括工作站主体、第二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电连接工作站主体;第二电极片可移动地安装于工作站主体,并相对于工作站主体弹性移动;此时,在机器人模组对接工作站模组时,第一电极片相对于第二电极片靠近,第二电极片在弹性作用力下对接第一电极片,以维持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之间的电连接,以便于第二电极片相对于工作站主体具有弹性移动空间,从而在第一电极片对接于第二电极片时避免了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的刚性接触保护,保护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避免了第二电极片不会弹性移动,保证了对接式充电组件的第二电极片和第一电极片的性能。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机器人装置;所述对接式充电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主体包括主体部、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二电极片处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并暴露于外部环境;所述第二电极片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弹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容纳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并对所述第二电极片施加弹性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移动座处于所述第二移动槽,并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侧壁弹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容纳于所述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与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设有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另一端通过第一导电螺柱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处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磁铁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电极片之间,并卡合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10.一种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机器人装置;所述对接式充电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主体包括主体部、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支撑所述第二电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二电极片处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并暴露于外部环境;所述第二电极片相对于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弹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容纳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侧壁,并对所述第二电极片施加弹性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式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移动座处于所述第二移动槽,并相对于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侧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