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3613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包括船体和鳍体以及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与鳍体连接;所述鳍体包括鳍轴、可变后掠组件和主鳍翼,所述鳍轴一端与液压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可变后掠组件连接,所述可变后掠组件整体呈方形,一侧与鳍轴连接,对向一侧与主鳍翼活动连接,所述鳍轴能够向船体内折叠,所述可变后掠组件能够推出或收回主鳍翼,以此改变主鳍翼的展弦比和后掠角α。本发明专利技术既可以满足船舶在静止或者低航速状态下的减摇需求,又能够满足在中高航速状态下的减摇需求。船舶可以根据不同的航行速度来调整鳍翼的后掠角度,使得减摇鳍随时处在升力最佳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船舶在海浪中航行,由于会受到风、浪、海流等因素的影响,将产生六个自由度的运动:横摇、纵摇、艏摇、横荡、纵荡、垂荡。在船舶的六个自由度摇荡中,横摇对船舶最为不利。当船舶横摇过于剧烈时,船上的货物、船员均会面临安全方面的挑战,船上的设备实用性能也会大大下降,因此,船舶的减摇装置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减少船舶横摇幅度,船舶工程师作出了不少的努力,相继提出了多种减摇装置来减少船舶的横摇运动,其中使用得最多而且减摇效果最好得主动减摇装置就是减摇鳍。但是普通的减摇鳍则需要船舶有航行速度时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来抵抗横摇,因此减摇鳍只能工作在中高航速下。然而,现在很多特种船舶需要停留在特定工作点,或者有的船舶出于经济航行的需求,用工作在非常低的航速下(通常只有几节),这样普通的减摇鳍就无法发挥应有的减摇作用,通常船舶为了兼顾在零低航速下的减摇需求,会安装两套减摇装置,这样不仅会占用船体空间,还会增加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包括船体(1)和鳍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装置(2),所述船体(1)舷部设置容纳液压装置(2)以及鳍体(3)的空腔,所述液压装置(2)与鳍体(3)连接,并且设置在船体(1)舷部的空腔内,所述鳍体(3)也设置在船体(1)舷部的空腔内;所述鳍体(3)包括鳍轴(4)、可变后掠组件(5)和主鳍翼(6),所述鳍轴(4)一端与液压装置(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可变后掠组件(5)连接,所述可变后掠组件(5)整体呈方形,一侧与鳍轴(4)连接,对向一侧与主鳍翼(6)活动连接,所述鳍轴(4)能够向船体(1)内折叠,所述可变后掠组件(5)能够推出或收回主鳍翼(6),以此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包括船体(1)和鳍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装置(2),所述船体(1)舷部设置容纳液压装置(2)以及鳍体(3)的空腔,所述液压装置(2)与鳍体(3)连接,并且设置在船体(1)舷部的空腔内,所述鳍体(3)也设置在船体(1)舷部的空腔内;所述鳍体(3)包括鳍轴(4)、可变后掠组件(5)和主鳍翼(6),所述鳍轴(4)一端与液压装置(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可变后掠组件(5)连接,所述可变后掠组件(5)整体呈方形,一侧与鳍轴(4)连接,对向一侧与主鳍翼(6)活动连接,所述鳍轴(4)能够向船体(1)内折叠,所述可变后掠组件(5)能够推出或收回主鳍翼(6),以此改变主鳍翼(6)的展弦比和后掠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后掠组件(5)包括壳体(7)、拓展鳍翼(8)、主转轴(9)、液压转动组件(10);所述壳体(7)整体呈方形,一侧与鳍轴(4)固定连接,所述主转轴(9)设置在壳体(7)内部靠近一侧,该侧与鳍轴(4)连接一侧垂直,所述拓展鳍翼(8)一端与主转轴(9)转动连接,一侧与液压转动组件(10)连接,所述拓展鳍翼(8)远离液压转动组件(10)一侧与主鳍翼(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后掠的全航速减摇鳍,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转动组件(10)包括滑槽(12)、滑梭(13)、主液压杆(14)、连杆(15)、一号转轴(17)、二号转轴(18)、一号控制仪器(11)和二号控制仪器(16);所述一号控制仪器(11)设置在壳体(7)内部靠近鳍轴(4)的位置,一号转轴(17)设置在壳体(7)内部且靠近鳍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悦贺淑文谢仪刘天夫王荣青刘宝龙王安建芮鑫王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