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震支架,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
技术介绍
1、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 抗震支架在地震中应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的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目前在抗震支架的生产中,将成卷的钢片进行放卷压平,而后进行冲孔环节,最后成型下料,其中在冲孔过程中,有直线冲孔和滚冲的区别,滚冲具有高效的冲孔效率,但在滚冲中。
2、现有技术中对抗震支架进行冲孔时,存在以下缺点:
3、1、具有模具的辊在碾压钢片时,废料将掉入下部具有孔的辊中,但在两个辊的转动使用中,下部辊的孔内常常会存在未脱落的废料,在下一次上辊模具的碾压冲孔中,上一废料位于钢片底部后,此时上辊模具增加磨损,将新一轮的废料与上一废料一同抵出下辊孔洞,长期以来将会提高上辊模具的更换效率,增加模具成本。
4、2、目前的滚冲中,废料随下辊的孔洞掉落在地上,或堆积在下辊的内壁处,部分车间在底部放置收集框以便于对废料进行集中处理,但废料往往会从固定的几个方向掉落,往往会在收集框中堆积出小坡,从而降低收集框的收集效率,需要操作人员频繁的对收集框进行倾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优点是减少模具损耗,便于帮助卡在孔洞中的废料进行下料,同时便于提高车间洁净,减少操作人员频繁倾倒收集框的不便。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抗震支架进行冲孔时,将钢片放入上辊体与下辊体之间,其中通过传动组件的运行将实现上辊体与下辊体的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钢片在受到传递的同时,配合模具与落料孔实现滚冲,其中当废料卡在落料孔中,可通过反向联动组件的运行,带动移动组件实现运行,从而使得接触组件带动接触头伸入落料孔中,推动落料孔中的废料下落,废料将下落至下辊体外侧,并被蓄积在收集框中,通过该设置有助于减少模具的摩擦力,从而减少对模具的停机更换,也是进一步的保障抗震支架的生产效率,同时在收集框对废料的收集中,为避免废料从固定位置落下而堆积在收集框中的同一位置,可通过杆体二带动均匀组件实现运行,从而使得弧形板带动收集组件实现小范围的弧形运行,以达到为收集框中废料的均匀铺平,在保障同等大小收集框的同时,增加收集框的可容纳率,区别现有为避免频繁倾倒收集框,而在下辊体底部狭小空间中挤入大框体的不便,为该抗震支架的冲孔带来便利,减少人工频繁倾倒收集框的不便。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辊体的表面等距离设置有贯穿至上辊体内部的模具,所述上辊体的一侧设有贯穿至上辊体内侧并与模具接触的螺栓,所述螺纹与上辊体之间相互螺纹连接,所述上辊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贯穿至支架后侧的杆体一,所述杆体一与支架之间相互转动连接。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配合上辊体的转动实现对上辊体底部的钢片进行滚冲,其中杆体一的转动便于带动上辊体进行转动,而在模具长期使用下出现磨损时,可通过螺栓的拆卸,将模具取出,待更换新的模具时,重新拧紧螺栓,实现对模具的更换。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辊体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落料孔,所述下辊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贯穿至支架后侧的杆体二,所述杆体二与支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模具、螺栓和落料孔的数量相同。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辊体对钢片进行承托,并配合上辊体进行滚冲,其中杆体二的转动将实现上辊体的转动,滚冲完成的钢片废料将落入落料孔中。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马达,所述转动马达与支架后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杆体一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支架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杆体三,所述杆体三与杆体二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轮一,所述杆体三与杆体一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相互套接有同步带。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马达将优先带动杆体一进行转动,其中通过同步带与同步轮的设置,将实现杆体三与杆体一的同步转动,此时杆体三与杆体一的转动反向相同,而在啮合齿轮一的啮合中,将实现杆体三与杆体二的同步转动,此时将实现杆体一与杆体二的反向转动,有助于对钢片实现滚冲传递。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板位于下辊体的前侧,所述前板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上辊体内侧固定连接的连杆一,所述前板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连杆一底部的连杆二,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一端均贯穿至前板前侧并固定套接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轮二,所述前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支架固定连接的侧板。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辊体的转动中,将带动连杆一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啮合齿轮二的啮合,将实现连杆一与连杆二的同步转动,且连杆一与连杆二的转动反向相反,侧板对前板进行支撑固定。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半齿轮一和半齿轮二,所述半齿轮一和半齿轮二分别与连杆一和连杆二固定套接,所述半齿轮一和半齿轮二均位于前板内侧,所述半齿轮一的表面啮合有齿条一,所述半齿轮二的表面啮合有齿条二,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贯穿前板至下辊体内侧的连接杆,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的另一侧设有与前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贯穿至前板一侧的导杆一,两个所述导杆一的表面均套接有分别与齿条一和齿条二固定连接的弹簧一。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杆一和连杆二的转动中,将分别带动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的实现转动,半齿轮一与半齿轮二呈反向转动,可使得齿条一与齿条二在受到啮合时呈相同方向移动,其中连杆一与上辊体的转动反向为顺时针,钢片从左向右传递,在齿条一与齿条二受到啮合时,连接杆向左移动,弹簧一受到挤压,导杆一在固定板内部滑动,而在半齿轮一的齿牙转动至上方时,半齿轮二的齿牙转动至下方时,齿条一和齿条二均不受到啮合,此时弹簧一得到伸展,带动连接杆向右移动,如此实现连接杆的循环移动。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组件包括连板,所述连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落料孔一侧的接触头,所述连板另一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导杆二,所述导杆二的一端滑动套接有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两个导杆二之间设有与连板和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弹簧二。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移动将带动连板与接触块进行移动,接触块与落料孔内的废料进行接触,帮助废料离开落料孔中,而在接触头与下辊体的接触中,下辊体始终为转动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包括滚冲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冲机构(1)包括上辊组件(101)、下辊组件(102)和传动组件(103),所述上辊组件(101)包括支架(1011)和上辊体(1012),所述下辊组件(102)包括下辊体(1021),所述支架(1011)的前侧设有清理机构(2),所述清理机构(2)包括反向联动组件(201)、移动组件(202)和接触组件(203),所述反向联动组件(201)包括前板(2011),所述支架(1011)上设有收集机构(3),所述收集机构(3)包括均匀组件(301)和收集组件(302),所述均匀组件(301)包括弧形板(3011),所述弧形板(3011)位于支架(1011)前侧和下辊体(1021)底部,所述收集组件(302)包括收集框(3021),所述收集框(3021)位于弧形板(301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体(1012)的表面等距离设置有贯穿至上辊体(1012)内部的模具(1013),所述上辊体(1012)的一侧设有贯穿至上辊体(1012)内侧并与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体(1021)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落料孔(1022),所述下辊体(102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贯穿至支架(1011)后侧的杆体二(1023),所述杆体二(1023)与支架(1011)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模具(1013)、螺栓(1014)和落料孔(1022)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3)包括转动马达(1031),所述转动马达(1031)与支架(1011)后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马达(103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杆体一(1015)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支架(1011)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杆体三(1032),所述杆体三(1032)与杆体二(1023)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轮一(1033),所述杆体三(1032)与杆体一(1015)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1034),两个所述同步轮(1034)之间相互套接有同步带(1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011)位于下辊体(1021)的前侧,所述前板(201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上辊体(1012)内侧固定连接的连杆一(2012),所述前板(201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连杆一(2012)底部的连杆二(2013),所述连杆一(2012)和连杆二(2013)的一端均贯穿至前板(2011)前侧并固定套接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轮二(2014),所述前板(201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支架(1011)固定连接的侧板(20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02)包括半齿轮一(2021)和半齿轮二(2022),所述半齿轮一(2021)和半齿轮二(2022)分别与连杆一(2012)和连杆二(2013)固定套接,所述半齿轮一(2021)和半齿轮二(2022)均位于前板(2011)内侧,所述半齿轮一(2021)的表面啮合有齿条一(2023),所述半齿轮二(2022)的表面啮合有齿条二(2024),所述齿条一(2023)和齿条二(2024)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贯穿前板(2011)至下辊体(1021)内侧的连接杆(2025),所述齿条一(2023)和齿条二(2024)的另一侧设有与前板(201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2026),所述齿条一(2023)和齿条二(2024)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贯穿至前板(2011)一侧的导杆一(2028),两个所述导杆一(2028)的表面均套接有分别与齿条一(2023)和齿条二(2024)固定连接的弹簧一(20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组件(203)包括连板(2031),所述连板(20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落料孔(1022)一侧的接触头(2032),所述连板(2031)另一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导杆二(2035),所述导杆二(2035)的一端滑动套接有与连接杆(2025)固定连接的固定环(2033),两个导杆二(2035)之间设有与连板(2031)和连接杆(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包括滚冲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冲机构(1)包括上辊组件(101)、下辊组件(102)和传动组件(103),所述上辊组件(101)包括支架(1011)和上辊体(1012),所述下辊组件(102)包括下辊体(1021),所述支架(1011)的前侧设有清理机构(2),所述清理机构(2)包括反向联动组件(201)、移动组件(202)和接触组件(203),所述反向联动组件(201)包括前板(2011),所述支架(1011)上设有收集机构(3),所述收集机构(3)包括均匀组件(301)和收集组件(302),所述均匀组件(301)包括弧形板(3011),所述弧形板(3011)位于支架(1011)前侧和下辊体(1021)底部,所述收集组件(302)包括收集框(3021),所述收集框(3021)位于弧形板(301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体(1012)的表面等距离设置有贯穿至上辊体(1012)内部的模具(1013),所述上辊体(1012)的一侧设有贯穿至上辊体(1012)内侧并与模具(1013)接触的螺栓(1014),所述螺纹与上辊体(1012)之间相互螺纹连接,所述上辊体(101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贯穿至支架(1011)后侧的杆体一(1015),所述杆体一(1015)与支架(1011)之间相互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体(1021)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落料孔(1022),所述下辊体(102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贯穿至支架(1011)后侧的杆体二(1023),所述杆体二(1023)与支架(1011)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模具(1013)、螺栓(1014)和落料孔(1022)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03)包括转动马达(1031),所述转动马达(1031)与支架(1011)后侧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马达(103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杆体一(1015)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支架(1011)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杆体三(1032),所述杆体三(1032)与杆体二(1023)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轮一(1033),所述杆体三(1032)与杆体一(1015)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1034),两个所述同步轮(1034)之间相互套接有同步带(10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生产用高效冲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011)位于下辊体(1021)的前侧,所述前板(201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上辊体(1012)内侧固定连接的连杆一(2012),所述前板(201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位于连杆一(2012)底部的连杆二(2013),所述连杆一(2012)和连杆二(2013)的一端均贯穿至前板(2011)前侧并固定套接有相互啮合的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小燕,张良,张大顺,秦龙英,祁金燕,童福根,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长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