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10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应用在电缆桥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通风机构,经过将桥架槽体与防护组件进行连接使用,此步操作方便安装使用,然后可以实现对桥架槽体内部安装完电缆线时进行防尘防水的效果,稳定性高且利于维护时的拆卸使用,然后再经过桥架槽体和防护组件外侧的开设的通风组件可以实现对桥架槽体内部的电缆线进行通风使用,以避免桥架槽体内部含有大量的电缆线时出现发热的情况。线时出现发热的情况。线时出现发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桥架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桥架在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电讯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过空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照明电缆、电讯电缆的铺设,电缆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网格式等结构,建筑物内桥架可以独立架设,也可以附设在各种建筑物和管廊支架上,应体现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配置灵活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07504503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卡接电缆架,此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卡接电缆桥架,包括顶盖板、桥架槽体、卡线组件和卡位组件,所述顶盖板安装于桥架槽体的顶部,桥架槽体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卡线组件,卡线组件的外侧对应设置有卡位组件,卡线组件包括有一个上夹板和一个下夹板,卡位组件包括有两个支撑筒、两个卡杆和若干橡胶垫,下夹板的左右两侧对应开设有与卡杆相匹配的卡槽,卡杆能够卡位于卡槽上,下夹板的下表面与桥架槽体的内底部间隙中设置有若干橡胶垫,此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防尘防水效果较好,稳定性高,且利于维护,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4]根据上述专利所述,现有的模块化电缆桥架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有以下缺点:
[0005]1、在实际使用时其密封状态下防尘防水效果虽佳,但是在桥架槽体内部铺设电缆量较大,会导致其通风效果不佳,容易出现发热的现象;
[0006]2、在实际使用时其卡线组件配合卡位组件只具备便捷对电缆线进行限位的效果,由于桥架槽体一般铺设较长,使得操作人员不易对卡线组件进行实时调整使用的现象,使得电缆线在桥架槽体内部移动时受卡线组件限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其优点是:
[0008]1、在实际使用时,保证密封状态下的防尘防水效果的同时,保证通风的流畅,避免桥架槽体内部铺设电缆量较大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
[0009]2、具备对电缆线进行限位的效果,同时操作人员对电缆线进行限位的同时可以实时进行调整限位结构的位置,以防止电缆线在桥架槽体内部移动时限位结构的限位。
[001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包括桥架槽体和电缆线,所述桥架槽体的顶部和外侧设置有防护通风机构,所述桥架槽体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移动机构,所述电缆线设置在限位移动机构的内部;
[0011]防护通风机构包括防护组件和通风组件,所述防护组件栓接在桥架槽体的顶部,所述通风组件开设在桥架槽体和防护组件和通风组件的外侧,所述限位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桥架槽体的内部,所述移动组件的顶部与电缆线接触,所述定位组件栓接在移动组件的顶部,所述定位组件与电缆线接触。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通风机构,经过将桥架槽体与防护组件进行连接使用,此步操作方便安装使用,然后可以实现对桥架槽体内部安装完电缆线时进行防尘防水的效果,稳定性高且利于维护时的拆卸使用,然后再经过桥架槽体和防护组件外侧的开设的通风组件可以实现对桥架槽体内部的电缆线进行通风使用,以避免桥架槽体内部含有大量的电缆线时出现发热的情况,通过设置限位移动机构,在将电缆线置于桥架槽体时,经过将移动组件先行设置在桥架槽体的内部,然后将电缆线的起始段分别均匀的置于移动组件移动端的顶部,然后可以采用拉动电缆线的起始段的方式经过移动组件进行承载,从而实现在桥架槽体内部移动的方式来进行铺设电缆线,且在对电缆线铺设完成后,将移动组件再均匀的移动回桥架槽体的各个部位,再配合移动组件的固定件将移动组件固定,然后再利用定位组件与移动组件进行卡接,并将多类的电缆线进行限位,从而来达到便于安装的使用,且整体结构之间稳定性高。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卡接槽、斜耳板和防护框,所述卡接槽开设在桥架槽体顶部的两侧,所述斜耳板的底部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并栓接,所述防护框内部的顶部与斜耳板的顶部栓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接槽、斜耳板和防护框,经过在桥架槽体顶部的两侧开设卡接槽以用来与斜耳板进行卡接固定使用,且因斜耳板为倾斜的角度使得与防护框进行连接使用时,可以使得防护框与桥架槽体完美的接触,以实现整体美观均匀性的同时对后续处于桥架槽体内部的电缆线进行防尘防水处理。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底通风斜槽、顶通风斜槽和对向通风斜槽,所述底通风斜槽开设在桥架槽体的左侧并连通至内部,所述顶通风斜槽分别开设在斜耳板的左侧和防护框的左侧并连通至内部,所述对向通风斜槽开设在防护框的右侧并连通至内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通风斜槽、顶通风斜槽和对向通风斜槽,经过斜耳板和防护框与桥架槽体连接对其内部的电缆线进行防护的同时,经过桥架槽体的左侧的底通风斜槽和斜耳板的左侧和防护框的左侧的顶通风斜槽与防护框右侧的对向通风斜槽呈相对的开设设计,使得外接空气会经过底通风斜槽和顶通风斜槽至桥架槽体和防护框的内部,然后和桥架槽体和防护框内部的空气中和,再经过对向通风斜槽向外进行扩散,反之则经过对向通风斜槽进入空气经过底通风斜槽和顶通风斜槽排出,以此保证桥架槽体内部空气的流通,避免桥架槽体内部含有大量电缆线时发热的现象,以增加安全性。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导轨杆、下载板、导向槽、下凹槽和缓定板,所述导轨杆内嵌在桥架槽体内部的两侧,所述下载板设置在桥架槽体的内部,所述导向槽开设在下载板的两侧,所述导向槽与导轨杆滑动连接,所述下凹槽开设在下载板的顶部,所述下凹槽的内部与电缆线的外侧接触,所述缓定板插接在下载板的底部与桥架槽体内部的底部之间。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轨杆、下载板、导向槽、下凹槽和缓定板,经过在桥架槽体内部的两侧设置导轨杆,可以匹配下载板两侧的导向槽使下载板在导轨杆的内侧滑动,在使用时将大量的电缆线均匀的置于下载板顶部的下凹槽处,然后采用拉动电缆线的起始段的方式经过下载板在导轨杆的内侧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在桥架槽体内部移动的方式来进行铺设电缆线,且在对电缆线铺设完成后,将下载板再经过导轨杆均匀的移动回桥架
槽体的各个部位,再利用缓定板卡接在下载板的底部与桥架槽体内部的顶部之间,以此实现定位,从而达到便于安装的使用,使得整体结构之间稳定性更高。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槽,所述定位板卡接在下载板的顶部,所述定位槽开设在定位板的底部,所述定位槽与下凹槽接触,所述定位槽与电缆线接触。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板和定位槽,在下载板固定后再将处于下载板顶部的定位板与下载板进行卡接,并利用内部的定位槽配合下凹槽对电缆线进行限位固定,以此完成安装的使用。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框的顶部内嵌有观测网板。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包括桥架槽体(1)和电缆线(2),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架槽体(1)的顶部和外侧设置有防护通风机构(3),所述桥架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移动机构(4),所述电缆线(2)设置在限位移动机构(4)的内部,所述防护通风机构(3)包括防护组件(301)和通风组件(302),所述防护组件(301)栓接在桥架槽体(1)的顶部,所述通风组件(302)开设在桥架槽体(1)和防护组件(301)和通风组件(302)的外侧,所述限位移动机构(4)包括移动组件(401)和定位组件(402),所述移动组件(401)设置在桥架槽体(1)的内部,所述移动组件(401)的顶部与电缆线(2)接触,所述定位组件(402)栓接在移动组件(401)的顶部,所述定位组件(402)与电缆线(2)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01)包括卡接槽(3011)、斜耳板(3012)和防护框(3013),所述卡接槽(3011)开设在桥架槽体(1)顶部的两侧,所述斜耳板(3012)的底部卡接在卡接槽(3011)的内部并栓接,所述防护框(3013)内部的顶部与斜耳板(3012)的顶部栓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电缆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302)包括底通风斜槽(3021)、顶通风斜槽(3022)和对向通风斜槽(3023),所述底通风斜槽(3021)开设在桥架槽体(1)的左侧并连通至内部,所述顶通风斜槽(3022)分别开设在斜耳板(3012)的左侧和防护框(3013)的左侧并连通至内部,所述对向通风斜槽(3023)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王永先陈佳鹏周世财吴华好朱晓琴汪炜陈芳徐澄徐春洪郭明胜朱昱丞刘红梅郭静黄小美张秀勤邱小燕徐新亮钱炳辰石小芹付祥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中长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