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201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24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由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组成,包括输入输出轴总成、蜗杆总成及壳体总成,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与蜗杆总成均安装于壳体总成内,且相互垂直分布;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壳体总成内并构成蜗轮轴线,所述蜗轮轴线整体同轴度的保证取决于隔离盖和轴承(9)与壳体配合面。本技术的输入输出轴总成整体刚度好,轴线不会出现明显偏摆,蜗杆总成则通过O型圈对啮合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蜗杆轴向力进行缓冲,延长整体结构的寿命。同时,本技术的蜗杆总成结构对称,蜗杆不会发生单向偏摆,蜗轮蜗杆啮合重合度不会突变,使得结构空载波动性能改善,通过放开蜗杆总成两端自由度,降低了空载不对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属于汽车制造。


技术介绍

1、减速机构作为ceps核心部件,主要由壳体、蜗轮、蜗杆、隔离盖、上盖、传感器等零件组成,整车信号通过传感器释放给电机,驱动蜗轮蜗杆转动从而实现转向功能。现有的减速机构因为蜗轮、蜗杆轴线支撑不稳定,在性能方面不太好,主要表现为空载扭矩均值和力矩波动偏大,影响整车主动回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能够提高蜗轮轴系支撑稳定性,减小轴向窜动量。

2、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由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组成,包括输入输出轴总成、蜗杆总成及壳体总成,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与蜗杆总成均安装于壳体总成内,且相互垂直分布;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壳体总成内并构成蜗轮轴线,所述蜗轮轴线整体同轴度的保证取决于隔离盖和轴承(9)与壳体配合面;

3、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由输入轴(1)、扭杆(2)、传感器转子(3)、上盖(4)、传感器定子(5)、螺钉(6)、隔离盖(7)、叠层弹簧(10)、输出轴(11)、蜗轮(12)、第二轴承(13)所组成;

4、所述输入轴套接于扭杆的一端,并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所述扭杆的另一端过盈压入输出轴(11)中并保持在15mm的深度,所述隔离盖与第二轴承(13)固定连接后过盈压装在输出轴上,所述叠层弹簧(10)自由套在输出轴(11)上,所述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3)分别套装在蜗轮的两端,且蜗轮和第二轴承(13)均为过盈压装于输出轴(11)上,蜗轮和轴承的轴向通过输出轴上形成的台肩限位;

5、所述传感器转子铆接在输出轴外圆上,所述传感器定子铆接在输入轴外圆上,并与整车控制系统通讯连接;

6、所述上盖和隔离盖通过三颗螺钉(6)固定安装于壳体上;

7、沿隔离盖的外周设置有螺栓安装孔,通过贯穿螺栓安装孔内的螺栓将隔离盖固定于壳体上,所述隔离盖的外圆与壳体内孔小间隙配合起稳定支撑的作用,以消除蜗轮轴转动时的摆动量从而提高蜗轮蜗杆啮合的平顺性;

8、所述蜗杆总成由蜗杆大端卡簧(15)、及第三轴承(16)、蜗杆小端o型圈(17)、蜗杆小端卡簧(18)、蜗杆(21)、蜗杆大端o型圈(22)、联轴器(23)组成;

9、壳体总成由壳体(8)、第一轴承(9)、卡簧(19)、第四轴承(20)所组成。

10、进一步的,所述蜗杆总成结构对称,以蜗轮与蜗杆啮合点位置为中心,设置于两边的各轴承、o型圈及卡簧呈对称分布的。

11、进一步的,蜗杆总成安装至壳体总成后,通过压机将大端卡簧(15)压装到壳体总成的卡簧槽中,此时蜗杆大端o型圈和蜗杆小端o型圈均处于预压缩状态,通过o型圈压缩产生的预压力以消除轴承的工作游隙。

12、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的右端开有一个沉孔,所述沉孔与蜗杆大端的左端通过过盈方式连接,所述蜗杆大端与联轴器之间还压装有用于消除电机与联轴器碰撞噪音的联轴器缓冲垫(14);

13、通过联轴器压紧第三轴承(16),并通过第三轴承(16)压紧蜗杆大端o型圈(22),使蜗杆大端o型圈(22)被限制在第三轴承(16)和蜗杆(21)之间;蜗杆小端卡簧压紧第五轴承,并通过第五轴承压紧蜗杆小端o型圈(17),使蜗杆小端o型圈(17)被限制于第五轴承和蜗杆之间。

14、进一步的,沿所述隔离盖的内部圆周均匀开设有三个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外侧直径小于蜗轮齿根圆直径,以防止油脂溢出。

15、进一步的,所述轴承(13)与隔离盖采用过渡配合,通过八点铆接工艺将两者完全固定限位,并通过三颗m6螺钉锁紧。

16、进一步的,叠层弹簧套装在输出轴后,输出轴装入壳体内,通过隔离盖固定使叠层弹簧产生2.5mm的位移。通过叠层弹簧对输出轴产生预压力,并保证其弹力在500n以上,使得叠层弹簧提供的预压力大于啮合过程中产生的蜗轮轴向力275n,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输入输出轴总成在壳体总成内不会发生轴向窜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8、本技术的减速机构在蜗轮蜗杆啮合工作过程中,输入输出轴总成整体刚度好,轴线不会出现明显偏摆,蜗杆总成则通过o型圈对啮合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蜗杆轴向力进行缓冲,延长整体结构的寿命。同时,本技术的蜗杆总成结构对称,蜗杆不会发生单向偏摆,蜗轮蜗杆啮合重合度不会突变,故使得结构空载波动性能改善,通过放开蜗杆总成两端自由度,降低了空载不对称性。因此蜗轮蜗杆啮合减速机构会对转向手感以及转向平顺性产生正向影响。本技术具有成本低,经济性好,结构简单、稳定,装配工艺性较好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由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输出轴总成、蜗杆总成及壳体总成,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与蜗杆总成均安装于壳体总成内,且相互垂直分布;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壳体总成内并构成蜗轮轴线,所述蜗轮轴线整体同轴度的保证取决于隔离盖和第一轴承(9)与壳体配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总成结构对称,以蜗轮与蜗杆啮合点位置为中心,设置于两边的各轴承、O型圈及卡簧呈对称分布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蜗杆总成安装至壳体总成后,通过压机将大端卡簧(15)压装到壳体总成的卡簧槽中,此时蜗杆大端O型圈和蜗杆小端O型圈均处于预压缩状态,通过O型圈压缩产生的预压力以消除轴承的工作游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右端开有一个沉孔,所述沉孔与蜗杆大端的左端通过过盈方式连接,所述蜗杆大端与联轴器之间还压装有用于消除电机与联轴器碰撞噪音的联轴器缓冲垫(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隔离盖的内部圆周均匀开设有三个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外侧直径小于蜗轮齿根圆直径,以防止油脂溢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13)与隔离盖采用过渡配合,通过八点铆接工艺将两者完全固定限位,并通过三颗M6螺钉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弹簧套装在输出轴后,输出轴装入壳体内,通过隔离盖固定使叠层弹簧产生2.5mm的位移,叠层弹簧对输出轴产生预压力,且叠层弹簧提供的预压力要大于啮合过程中产生的蜗轮轴向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由相互啮合的蜗轮蜗杆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输出轴总成、蜗杆总成及壳体总成,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与蜗杆总成均安装于壳体总成内,且相互垂直分布;所述输入输出轴总成安装在壳体总成内并构成蜗轮轴线,所述蜗轮轴线整体同轴度的保证取决于隔离盖和第一轴承(9)与壳体配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总成结构对称,以蜗轮与蜗杆啮合点位置为中心,设置于两边的各轴承、o型圈及卡簧呈对称分布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蜗杆总成安装至壳体总成后,通过压机将大端卡簧(15)压装到壳体总成的卡簧槽中,此时蜗杆大端o型圈和蜗杆小端o型圈均处于预压缩状态,通过o型圈压缩产生的预压力以消除轴承的工作游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涛柯张魏士标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