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61767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子系统以及与干燥子系统连接的微负压冷凝子系统;干燥子系统包括湿布对流干燥机;湿布对流干燥机包括机箱,机箱的顶部设置有湿布进口和湿热空气出口,机箱的底部设置有干布出口和干热空气进口;微负压冷凝子系统包括与湿热空气出口连通的一级喷淋冷凝器;一级喷淋冷凝器的底部出水口连通有与一级喷淋冷凝器的入水口连通的热水箱;一级喷淋冷凝器的出气口连通有二级喷淋冷凝器,二级喷淋冷凝器的底部出水口连通有与二级喷淋冷凝器的入水口连通的温水箱,温水箱还与一级喷淋冷凝器的入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干燥效果好,而且余热回收效率高,外排出不凝结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布烘干,具体涉及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1、印染前处理是纺织印染工艺中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目的是将混在坯布中的浆料等杂质从坯布纤维中解离,从而为后期的印花和染色创造良好的条件。传统的印染前处理工艺为:放布→缝布→烧毛→退浆→煮练→水洗→干燥。通过前处理后的坯布含水率为60%以上,如果不将水分除去将会在工序前坯布微生物作用下变质,或者影响下一步的印花和染色的效果。

2、目前纺织印染行业对湿布的烘干方法是采用多组烘桶组合的方法,烘桶外与湿布直接接触,即:烘桶内通入饱和水蒸气,遇到烘桶壁后蒸汽温度降低,释放蒸发潜热后变成冷凝水,通过烘桶的热传导作用,将热能传递到烘桶外,湿布中的水分吸收这部分热能后,变成蒸发潜热,将湿布中的水分蒸发,多级烘桶连续烘干后,湿布变成干布。以直径800毫米烘桶为例,烘桶长度是1800毫米,烘桶总表面积是4.5216平方米,而烘桶上接触布的面积为80%,即布的加热面积为3.62平方米,有效加热面积不高。

3、除上述不足外,这种传统湿布干燥方式还有如下不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微负压条件下使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来烘干湿布上水分的干燥子系统以及与干燥子系统连接、用于为干燥子系统烘干湿布提供微负压条件并回收干燥子系统空气余热以使不凝结气体排出的微负压冷凝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51)的内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隔板(54),相邻隔板(54)左右交错设置并将机箱(51)的内部分隔成纵向排列的若干层干燥室(55),各干燥室(55)为方型结构且呈S型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微负压条件下使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来烘干湿布上水分的干燥子系统以及与干燥子系统连接、用于为干燥子系统烘干湿布提供微负压条件并回收干燥子系统空气余热以使不凝结气体排出的微负压冷凝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51)的内部沿纵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隔板(54),相邻隔板(54)左右交错设置并将机箱(51)的内部分隔成纵向排列的若干层干燥室(55),各干燥室(55)为方型结构且呈s型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干燥室(5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上下设置、用于对湿布进行导向并使湿布在干燥室(55)内呈n字型运行的导辊(5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干燥室(55)中通过隔板(54)和机箱(51)围成的器壁上设置有与器壁呈45°设置、用于对进入到每层干燥室(55)的气流进行引导以形成旋转气流的导流板(5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布对流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子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1)、鼓风机(2)和热风换热器(4);所述热风换热器(4)的热风进口连接有用于提供热风以与空气换热将空气加热为干热空气的燃气燃烧机(3),热风换热器(4)的干热空气出口与湿布对流干燥机(5)的干热空气进口(5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料印染前处理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陈学青董文欣赵康白彦忠张仕彬刘涛吴家慧尔亚欣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彰慧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