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动力工具有关,详而言之,系指一种使用于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动力工具10除了具有握把12以外,大多另装设一辅助把手14, 供使用者双手分别握住握把12及辅助把手14,以增加握持的稳定性及提供省力之 用。习知一种辅助把手14的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一握柄15及一束环16,将该 束环16套在工具10的机体11周面,再将其二端161以螺丝17螺固于握柄15 二 侧,即可将辅助把手14连接于工具10,并通过束环16束紧于机体11而固定。在不同的操作空间或作业环境,尤其是狭隘空间的场合,使用者常常需要将辅 助把手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例如,将图1中辅助把手14由工具的一侧变换到工具 顶缘。使用者须将一螺丝17旋松,解除束环16的束紧状态,并将辅助把手移动到 所需位置后,再旋紧螺丝,将束环16再次夹固工具10周面。上述束紧及松开辅助把手的方式较为不便且耗时,无法快速完成。再者,习知结构须通过手工具来束紧或松开束环,意谓着操作者须随身携带手 工具,增加使用者携带物品的负担。若未携带手工具或一时找不到手工具,即无从 变换辅助把手的位置。有鉴于此,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握柄; 一束环,为具有二端的环形体,其周径可外张或内缩;该束环的第二端设一穿孔; 一连接元件,将该束环的第一端固接于该握柄的第一侧; 一迫紧构件,具有一接杆及一束紧钮;该束紧钮的一端为一凸轮端,而另一端为扳动端;该束紧钮以该凸轮端与该接杆外端枢接,并以枢接处为转动中心于该接杆上转动;该凸轮端的周面具有二个定位点,分别为一释放部及一迫紧部,该释放部距该转动中心的径向距离较短;而该迫紧部距该转动中心的径向距离较长;该迫紧构件以该接杆内端穿伸于该束环第二端的穿孔,并连接于该握柄的第二侧;扳转该束紧钮时,使该释放部或迫紧部接触于该束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握柄;一束环,为具有二端的环形体,其周径可外张或内缩;该束环的第二端设一穿孔;一连接元件,将该束环的第一端固接于该握柄的第一侧;一迫紧构件,具有一接杆及一束紧钮;该束紧钮的一端为一凸轮端,而另一端为扳动端;该束紧钮以该凸轮端与该接杆外端枢接,并以枢接处为转动中心于该接杆上转动;该凸轮端的周面具有二个定位点,分别为一释放部及一迫紧部,该释放部距该转动中心的径向距离较短;而该迫紧部距该转动中心的径向距离较长;该迫紧构件以该接杆内端穿伸于该束环第二端的穿孔,并连接于该握柄的第二侧;扳转该束紧钮时,使该释放部或迫紧部接触于该束环的第二端,藉以改变该束环的周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第二侧设 一螺孔;该接杆的内端为一螺接端,螺接于该螺孔。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束紧钮的该凸轮 端具有二并列的凸耳,并于该二凸耳之间形成一空间;该释放部及该迫紧部位于该 二凸耳的周面;该接杆外端伸入该空间中,与该二凸耳枢接。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束紧钮的该凸轮 端具有二并列的凸耳,并于该二凸耳之间形成一空间;该释放部及该迫紧部位于该二凸耳的周面;该接杆外端伸入该空间中,与该二凸耳枢接。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扳动端二侧边各 设一翼片,该二翼片位于扳动端的同一侧。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的辅助把...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