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清泉专利>正文

自动开合伞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362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自动开合伞具,该伞具包括:一控制机构;一主伞骨装置,包括外伞骨、内伞骨及定位管;一连动装置,包括轮组机构、主弹簧及连动杆件,该轮组机构包括上轮座及下轮座,该上轮座及该下轮座间绕设有一绳索,该主弹簧抵顶位于该下轮座与该内管间,该连动杆件包括一连动杆及抵头;一伞座装置,该伞座装置与该绳索相连结;一支伞骨装置,包括复数相枢接的上支伞骨及下支伞骨,各该上支伞骨与各该下支伞骨间连结有一辅助弹簧;藉此,开伞时主弹簧产生向上顶推,进行第一段弹力的释放,使主弹簧得以具有分段控制的特征,合伞时主弹簧进行第二段弹力释放又可辅助及结合辅助弹簧的收缩而产生完美的合伞操作,以达到自动开伞、合伞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伞具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便利进行自动开伞及合伞的伞具, 且作动迅速、确实而可具体实施的自动开合伞具结构
技术介绍
伞具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用具,而伞具可概略分为折伞与直伞,且由于时代的进步, 已有自动开、合功能的伞具推出。就以自动开合功能的伞具结构而言,由于折伞其开合 的作动行程距离较短,其结构设计较易达成,但对于开合作动行程距离较长的直伞,其 结构设计却较为困难,虽然具有自动开合的直伞结构时有所闻,如美国专利公报 US4,977,913、 US5,141,010等相关诸多专利技术,但确实能具体加以实现、实施的技术, 仍未见于坊间市场。而在现有技术中,为达到自动开伞的功能通常于伞骨内设有主弹簧, 借主弹簧的弹性顶张将伞骨撑开;而为到自动合伞的功能,通常于支伞骨与伞骨间设有 支伞骨弹簧,借该支伞骨弹簧的收縮弹力将伞面收合;由于开伞时是利用主弹簧克服支 伞骨弹簧(产生弹性储能)而将伞面撑开,但于开伞状态时的收伞操作欲借支伞骨弹簧克 服主弹簧以产生完整收伞,是技术上难以突破之处。因此在设计理念上,申请人寻求该 主弹簧的弹性二段式释放设计,第一段弹性释放产生开伞动力,第二段弹性释放产生合 伞的辅助动力(结合该支伞骨弹簧的弹力),以产生完美的合伞操作功效,且当该主弹簧 的第一段弹性释放时必须控制其弹力释放的适度性,即必需有预期的卡制管制设计,使 该主弹簧稳定地待第二段弹性的释放操作;再者,由于合伞操作等于是该主弹簧弹力的 全部释放,故必须跟随有一复原性的储能设计,使该主弹簧回复至可顶张的弹性状态(即 具二段弹力),而这整体的关连设计,是突破直伞自动开合伞最重要的可行设计方向。 由于直伞应用的范围相当广,也涵盖大中小型伞具领域,相当有其开发价值。因此,如 何针对直伞自动开合结构再加以设计改良,以解决其应用实施上的缺失问题,诚是业界 或有智之士应再进一步思考、努力突破的课题。鉴于前述现有直伞的自动开合结构其实际应用实施上的缺失问题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案专利技术人即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实施 性、便利性及稳定性的自动开合伞具结构,以服务社会大众及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 时的构思而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自动开合伞具结构,其能使伞具具有自动快速开伞、合伞 的功能,且其操作便利、简易,并具有作动确实的稳定性,而深具实用性及产业利用性。本专利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有 一控制机构,包括一套管座、控 制座及按压件,该套管座设有一操作口,该控制座固结于该套管座内,该控制座设有容 置空间及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开口,该容置空间设有一抵压件及至少一抵顶该按压件的 抵顶弹簧,该抵压件具有一压部及被一弹簧抵顶的抵部,该按压件对应设于该开口处, 该按压件后方设有一作动件,该作动件受一作动弹簧抵顶; 一主伞骨装置,包括一外伞骨、内伞骨及定位管,该外伞骨包括有一外管,该外管底部后方设有一开孔,该内伞骨 包括有一内管,该内管设于该外管内并与该控制座相固结,该内管前方设有一对应的窗 孔,该定位管设于该内管内,该定位管前方设有一对应该窗孔的窗孔,该定位管后方设有一弹片; 一连动装置,包括一轮组机构、弹簧及连动杆件,该轮组机构包括设有滑轮 的上轮座及下轮座,该上轮座与该外管相固结,该下轮座为活动式设于该外管内,该上 轮座及该下轮座间绕设有一绳索,该弹簧设于该外管内且抵顶位于该下轮座与该内管 间,该连动杆件包括有一连动杆及抵头,该连动杆连结于该下轮座,该抵头被该弹片抵 顶而卡制于该定位管的该窗孔; 一伞座装置,包括一下伞座套及上伞座套,该下伞座套 为活动式套设于该外管上,该下伞座套设有一下巢座,该下巢座与该绳索相连结,该上 伞座套套设固结于该外管的顶部,该上伞座套设有一上巢座; 一支伞骨装置,包括有复 数上支伞骨及下支伞骨,该上支伞骨一端枢接于该上巢座,该下支伞骨枢接于该下巢座 与该上支伞骨间,该上支伞骨与该下支伞骨间连结有支伞骨弹簧;前述机构组合,按压 该按压件时,该按压件推动该抵压件向后,使该抵压件向后并解除对该外管的开孔的抵 制,藉该弹簧对该控制座的弹力使该外管受反作用力而往上推,该上轮座则被该外管带 动向上,并于外管内将该绳索拉伸,使连动该下伞座套向上并使该下支伞骨及上支伞骨 撑开;该外管向上作动后将与该内管相互牵制而停止,使该弹簧的弹力仅释出第一部份6弹力,且该外管脱离对该作动件与该抵头间的阻隔,形成该作动件与该抵头的待触动状 态。该按压件的进一步按压,将使该作动件推动该抵头,使该抵头脱离被该定位管的窗 孔的抵制,继使该弹簧再释放第二部份弹力对该下轮座推顶,并解除该绳索对该下支伞 骨的拉引力,使得受撑伞操作拉伸该支伞骨弹簧得以弹性收縮,并藉该收縮弹力将该上 支伞骨拉引下推及使该下伞座套向下作动,而完成自动合伞的操作。该外管的进一步抵压,将使该外管受施力压迫而进入该控制座的容置空间内,并使 该外管的开孔被该抵压件的压部所抵制而定位,该外管受力压缩时连动该上轮座、下轮 座及连动杆件,并使该抵头进入该控制座的容置空间内,并受该弹片的抵顶而卡制于该 定位管的定位窗孔,使回复最初待撑伞使用状态的储能操作。该操作口底部内侧设有一导块,该套管座内部两对应侧设有一凸抵,该控制座两侧 设有卡制切面,该容置空间往开口方向设有一用以设置该抵压件的抵槽及至少一弹簧 槽,该抵槽后端设有一弹簧抵槽,该开口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一嵌槽,该抵压件后端部位 向后设有一对应该弹簧抵槽的抵部,该压部向前凸伸且上方呈推拔状的块体。该按压件包括有前端对应该操作口的按板部及后端对应该开口的压板部,该压板部 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对应嵌制于该嵌槽的嵌块,该嵌块的前面部位设有对应套合该导块 的导槽。该压板部后方凹设有一用以设置该作动件的容室,该容室顶底端分别设有孔槽,该 作动件向后凸伸出一作动臂,该作动臂后端具有弧端面,该作动件被一定位梢所穿设定 位,该定位梢并套设有一抵顶该作动件的弹簧。该外管顶部前方设有一窗孔,该外管下方设有一较短而用以设置该开孔的外底套 管,该外底套管呈多角形管,该内管呈一对应该外底套管的多角形管,该内管顶端设有 一呈圆管的内顶套管,该内顶套管设有一抵塞件,该抵塞件设有一供该连动杆件穿设的中央通孑L。该定位管呈一对应该内管的多角形管,该定位管后方设有一用以定位该弹片的定位 窗孔,该定位窗孔上方设有一定位凸抵,该弹片呈一曲状片体,其包括有向前凸出的抵 弹部及上下端的定位片部,其中该上方的定位片部设有一用以套抵于该定位凸抵的定位 孔。该上轮座前方设有一纵向用以枢设有该滑轮的缺槽,该下轮座纵向设有上、下方的 上剖槽及下剖槽,该上剖槽上方设有一起固件,该连动杆件包括一第一连动杆及第二连 动杆,该伞座装置包括有一伞座顶套,该下伞座套于该下巢座上方凸设有一纵向的护板, 该护板为用以形成该下伞座套外侧的一护道,该下伞座套顶端内侧设有一抵环。该上伞座套顶端设有一外螺管头;该外螺管头螺结一具内螺纹的螺管接头,该螺管接头套设有一伞顶套,该上伞座套与该下伞座套间抵顶有一套设于该外管上的弹簧,该 上支伞骨隙套设有一用以连结该弹簧的枢套件,该弹簧另端连结有一用以连结该下支伞骨的调节杆,该弹簧及该调节杆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开合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伞具包括有: 一控制机构(11),包括一套管座(12)、控制座(13)及按压件(15),该套管座(12)设有一操作口(124),该控制座(13)固结于该套管座(12)内,该控制座(13)设有容置空间 (134)及与该容置空间(134)相通的开口(135),该容置空间(134)设有一抵压件(16)及至少一抵顶该按压件(16)的抵顶弹簧(139),该抵压件(16)具有一压部(163)及被一弹簧(139)抵顶的抵部(162),该按压件(15)对应设于该开口(135)处,该按压件(15)后方设有一作动件(17),该作动件(17)受一作动弹簧(174)抵顶; 一主伞骨装置(20),包括一外伞骨(21)、内伞骨(22)及定位管(23),该外伞骨(21)包括有一外管(212),该 外管(212)底部后方设有一开孔(217),该内伞骨(22)包括有一内管(221),该内管(221)设于该外管(212)内并与该控制座(13)相固结,该内管(221)前方设有一对应的窗孔(222),该定位管(23)设于该内管(221)内,该定位管(23)前方设有一对应该窗孔(222)的窗孔(231),该定位管(23)后方设有一弹片(24); 一连动装置(30),包括一轮组机构(31)、弹簧(35)及连动杆件(36),该轮组机构(31)包括设有滑轮(322、323、334 )的上轮座(32)及下轮座(33),该上轮座(32)与该外管(212)相固结,该下轮座(33)为活动式设于该外管(212)内,该上轮座(32)及该下轮座(33)间绕设有一绳索(34),该弹簧(35)设于该外管(212)内且抵顶位于该下轮座(33)与该内管(221)间,该连动杆件(36)包括有一连动杆(362)及抵头(364),该连动杆件(36)连结于该下轮座(33),该抵头(364)被该弹片(24)抵顶而卡制于该定位管(23)的该窗孔(231); 一伞座装置(40),包 括一下伞座套(41)及上伞座套(42),该下伞座套(41)为活动式套设于该外管(212)上,该下伞座套(41)设有一下巢座(411),该下巢座(411)与该绳索(34)相连结,该上伞座套(42)套设固结于该外管(212)的顶部,该上伞座套(42)设有一上巢座(421); 一支伞骨装置(50),包括有复数上支伞骨(52)及下支伞骨(51),该上支伞骨(52)一端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合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伞具包括有一控制机构(11),包括一套管座(12)、控制座(13)及按压件(15),该套管座(12)设有一操作口(124),该控制座(13)固结于该套管座(12)内,该控制座(13)设有容置空间(134)及与该容置空间(134)相通的开口(135),该容置空间(134)设有一抵压件(16)及至少一抵顶该按压件(16)的抵顶弹簧(139),该抵压件(16)具有一压部(163)及被一弹簧(139)抵顶的抵部(162),该按压件(15)对应设于该开口(135)处,该按压件(15)后方设有一作动件(17),该作动件(17)受一作动弹簧(174)抵顶;一主伞骨装置(20),包括一外伞骨(21)、内伞骨(22)及定位管(23),该外伞骨(21)包括有一外管(212),该外管(212)底部后方设有一开孔(217),该内伞骨(22)包括有一内管(221),该内管(221)设于该外管(212)内并与该控制座(13)相固结,该内管(221)前方设有一对应的窗孔(222),该定位管(23)设于该内管(221)内,该定位管(23)前方设有一对应该窗孔(222)的窗孔(231),该定位管(23)后方设有一弹片(24);一连动装置(30),包括一轮组机构(31)、弹簧(35)及连动杆件(36),该轮组机构(31)包括设有滑轮(322、323、334)的上轮座(32)及下轮座(33),该上轮座(32)与该外管(212)相固结,该下轮座(33)为活动式设于该外管(212)内,该上轮座(32)及该下轮座(33)间绕设有一绳索(34),该弹簧(35)设于该外管(212)内且抵顶位于该下轮座(33)与该内管(221)间,该连动杆件(36)包括有一连动杆(362)及抵头(364),该连动杆件(36)连结于该下轮座(33),该抵头(364)被该弹片(24)抵顶而卡制于该定位管(23)的该窗孔(231);一伞座装置(40),包括一下伞座套(41)及上伞座套(42),该下伞座套(41)为活动式套设于该外管(212)上,该下伞座套(41)设有一下巢座(411),该下巢座(411)与该绳索(34)相连结,该上伞座套(42)套设固结于该外管(212)的顶部,该上伞座套(42)设有一上巢座(421);一支伞骨装置(50),包括有复数上支伞骨(52)及下支伞骨(51),该上支伞骨(52)一端枢接于该上巢座(421),该下支伞骨(51)枢接于该下巢座(411)与该上支伞骨(52)间,该上支伞骨(52)与该下支伞骨(51)间连结有支伞骨弹簧(513);前述机构组合,按压该按压件(15)时,该按压件(15)推动该抵压件(16)向后,使该抵压件(16)向后并解除对该外管(212)的开孔(217)的抵制,藉该弹簧(35)对该控制座(13)的弹力使该外管(212)受反作用力而往上推,该上轮座(32)则被该外管(212)带动向上,并于外管(212)内将该绳索(34)拉伸,使连动该下伞座套(41)向上并使该下支伞骨(51)及上支伞骨(52)撑开;该外管(212)向上作动后将与该内管(221)相互牵制而停止,使该弹簧(35)的弹力仅释出第一部份弹力,且该外管(212)脱离对该作动件(17)与该抵头(364)间的阻隔,形成该作动件(17)与该抵头(364)的待触动状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合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15)的进一步 按压,将使该作动件(17)推动该抵头(364),使该抵头(364)脱离被该定位管(23)的窗孔 (231)的抵制,继使该弹簧(35)再释放第二部份弹力对该下轮座(33)推顶,并解除该绳索 (34)对该下支伞骨(51)的拉引力,使得受撑伞操作拉伸该支伞骨弹簧(513)得以弹性收 縮,并藉该收縮弹力将该上支伞骨(52)拉引下推及使该下伞座套(41)向下作动,而完成 自动合伞的操作。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开合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管(212)的进一步抵 压,将使该外管(212)受施力压迫而进入该控制座(13)的容置空间(134)内,并使该外管 (212)的开孔(217)被该抵压件(16)的压部(163)所抵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游清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