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游清泉专利>正文

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22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伞具设有开伞键及收伞键,开伞键嵌装于开伞抵压件,收伞键嵌装于收伞抵压件,开伞抵压件抵制套设在外管外周的下伞座套,使套设在外管外周的开伞弹簧受中巢座与下伞座套压缩;收伞抵压件抵制穿设在外管及内管内的制动杆抵头,使设在外管内部的收伞弹簧,受内管压缩。开伞时,按压开伞键推动开伞抵压件向后,解除对下伞座套的抵制,借开伞弹簧的弹力将支伞骨推动向上,并使主伞骨张开,完成自动开伞的操作;而收伞时,按压收伞键推动收伞抵压件向后,解除对制动杆抵头的抵制,借收伞弹簧的弹力,将内管向上推,使主伞骨及支伞骨呈合伞状态,完成自动收伞的操作。

Structure of automatic open and straight parachu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open close umbrella umbrella structure, with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umbrella umbrella button button, open the umbrella key embedded in the opening pressing part, the key is embedded in the umbrella umbrella pressing member, open the umbrella umbrella seat against the lower pressure pieces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tube peripheral resistance the opening spring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tube peripheral in the nest seat and the lower umbrella seat compression; umbrella pressing member against penetrating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of the brake lever against the head, the outer tube umbrella in spring, the inner tube compression. When the umbrella is opened, press the key to open an umbrella umbrella open push pressing member back to lift under the umbrella seat boycott, by opening spring will push to the umbrella frames, and the main umbrella open, complete automatic parachute operations; and the umbrella, umbrella umbrella push button press press a backward, lift the brake lever against the head of the boycott, borrow umbrella spring, the inner tube is pushed upward, the main umbrella and umbrella frames is an umbrella closing state, complete automatic umbrella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特别关于一种直伞自动开收伞所使用的开伞弹簧与收伞弹簧各自独立,互不干涉,因而将开收伞两种弹簧的弹力减至最小程度,突破现有直伞的技术困难,也使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的技术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技术介绍
伞具是日常生活常用物品,伞具可概略分为折伞与直伞,由于时代的进步,已有自动开收伞功能的伞具推出,就以自动开收伞功能的伞具结构而言,由于折伞其开收伞的作动行程距离较短,其结构设计较易达成,但对于开收伞的作动行程距离较长的直伞,其结构设计却较为困难,虽然具有自动开收伞功能的直伞结构时有所闻,但确实能具体加以实现、实施的技术,仍未见于坊间市场。因一般自动开收伞皆共同使用同一弹簧作为开伞与收伞的主要动力来源,致开伞与收伞的动力源相互抗衡,因而使现有的直伞越长越难制成自动开收伞,即直伞长度越长越困难达成自动开收伞。又一般自动开收伞皆使用同一弹簧与弹片及门字型抵压件,并使用滑轮导引绳索控制自动伞的开收伞状态,但使用滑轮及绳索,在使用时容易使绳索脱轨卡住不动作或折断不能操作而造成直伞故障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另外前述弹片的弹性功能,使用数次后即容易造成弹性疲乏而失去自动开收伞功能,也是直伞最致命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直伞其使用上的缺失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使用便利性及实用性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以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中棒组件、一设置于该中棒组件上的伞座及一设置在该伞座上的伞骨组件,且该伞座具有一上巢座、一中巢座与一下巢座,该中棒组件具有一外管,该外管上套设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有一套管座与一容置在该套管座内的控制件,该外管内设置有一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包括有一连杆与一收伞弹簧,且该该伞座于该中巢座与该下巢座之间设有一开伞弹簧;该控制件设有一前开口,且于该前开口相对处内陷有一缺角部,以供一后槽块卡合,并在该缺角部设有一后开口;该套管座对应该前开口设有一操作口,并在该操作口嵌设一开伞键与一收伞键;该后槽块对应该后开口设有一凹槽,并在该凹槽中设有一下抵槽,用以设置一下弹簧,该控制件经该前开口,以一环状的下抵件将该下弹簧向后压夹于该下抵槽,并以该收伞键固定该下抵件的相对位置;该外管内设置有一顶抵管与一底抵管,该连杆穿设在该顶抵管内并以其一端固定勾设在该顶抵管顶端,该控制件以该下抵件限制该连杆另一端的位置,该收伞弹簧一端抵接于一顶抵管底端,另一端抵接于该底抵管顶端,且透过限制该连杆的相对位置,能压夹该收伞弹簧于该顶抵管与该底抵管之间;于开伞的情况下,按下收伞键,解除该下抵件对该连杆的限制,使该收伞弹簧不受两抵管的压抵,进而向上推动该顶抵管,带动该上巢座向上移动,用以收合该伞骨组件。所述的底抵管一端凹设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侧壁与该外管共同对应该后开口各设有一卡止口、,且该下抵件于其抵压该下弹簧位置的内侧设有一卡榫,该卡榫相对凸伸出该后开口与该卡止口,进入该容置槽内,用以限制该连杆的位置,该连杆设有一下挡块,该下挡块容置于该容置槽内,且该下抵件以该卡榫相对挡止于该下挡块顶面。所述的顶抵管一端设有一较宽的抵套管,用以抵压于该收伞弹簧。所述的中棒组件更包括有一内管,该内管套置于该顶抵管外,该顶抵管一端设有一较宽的抵套管,以供该内管套置后定位在该抵套管上方,该连杆一端具有一呈弯曲状的勾结部,用以同时勾设在该内管与该顶抵管顶端,抵套管呈多角形管体。所述的顶抵管顶端套有一伞座顶套,以供该上巢座固定,该上巢座枢接有多数主伞骨,该主伞骨与该中巢座之间枢接有多数支伞骨,该下巢座与该支伞骨之间枢接有多数拉杆,该上巢座向上移动,连动该主伞骨,使该主伞骨及该支伞骨呈合伞状态,该主伞骨设有一枢套件,该枢套件连结有一补助弹簧,该补助弹簧另一端连结有一调节杆,该调节杆另一端枢结于该支伞骨与拉杆枢结处的适当位置,使该补助弹簧对该主伞骨具有拉引弹力,当该上巢座向上移动,连动该主伞骨时,该补助弹簧开始收缩,以将该主伞骨拉引向下,同时该中巢座及该下巢座也向下作动,而完成自动合伞的操作。所述的套管座凸伸设有一定位槽,且该控制件对应该定位槽设有一嵌块,以供该控制件对应该定位槽而容置在该套管座内。所述的套管座与该控制件底部各延伸有管径较小的一结合管部与一结合插管,该外管穿经该套管座与该控制件,并以一底梢杆对应穿固该套管座、该控制件、该外管与该底抵管,再插入一把手内相固结定位。本技术「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所实行的另一技术手段包括有一中棒组件、一设置于该中棒组件上的伞座及一设置在该伞座上的伞骨组件,且该伞座具有一上巢座、一中巢座与一下巢座,该中棒组件具有一外管,该外管上套设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有一套管座与一容置在该套管座内的控制件,该伞座于该中巢座与该下巢座之间设有一开伞弹簧;该控制件设有一前开口,且于该前开口相对处内陷有一缺角部,以供一后槽块卡合,并在该缺角部设有一后开口;该套管座对应该前开口设有一操作口,并在该操作口嵌设有一开伞键;该控制件内于该缺角部上方设有一上抵槽,用以设置一上弹簧,该控制件经该前开口,以一环状的上抵件配合该下巢座下端的一抵环共同将该上弹簧向后压夹于该上抵槽,并以该开伞键固定该上抵件的相对位置;于待使用的情况下,按下开伞键,推动该上抵件,松开该抵环,解除该上抵件对该下巢座的限制,使该开伞弹簧不受两巢座的压抵,进而推开该中巢座与该下巢座间的距离,用以张开该伞骨组件。所述的上巢座与该中巢座之间设有一巢间套,该外管顶端向外形成一凸出的挡止环,用以挡止该巢间套,以限制该中巢座的位置。所述的伞骨组件包括有多数枢接于该上巢座的主伞骨、多数枢接于该中巢座与该主伞骨之间的支伞骨及多数枢接于该下巢座与该支伞骨的拉杆,当该开伞弹簧将该下巢座与该中巢座的间距拉开时,该中巢座及该支伞骨被推动向上,使该主伞骨及该支伞骨呈开伞状态,上巢座与该中巢座之间设有一巢间套,该巢间套与该上巢座之间设有一组以上的上挡管与下挡管,用以挡止该中巢座,限制该中巢座的位置,主伞骨设有一枢套件,该枢套件连结有一补助弹簧,该补助弹簧另一端连结有一调节杆,该调节杆另一端枢结于该支伞骨与拉杆枢结处的适当位置,于该主伞骨张开时,该补助弹簧被拉伸而储存弹力,以备下次收伞的操作。所述的套管座凸伸设有一定位槽,且该控制件对应该定位槽设有一嵌块,以供该控制件对应该定位槽而容置在该套管座内。所述的套管座与该控制件底部各延伸有管径较小的一结合管部与一结合插管,该外管穿经该套管座与该控制件,并以一底梢杆对应穿固该套管座、该控制件、该外管与该底抵管,再插入一把手内相固结定位。本技术「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所实行的又一技术手段包括有一中棒组件、一设置于该中棒组件上的伞座及一设置在该伞座上的伞骨组件,且该伞座具有一上巢座、一中巢座与一下巢座,该中棒组件具有一外管,该外管上套设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设有一开伞键与一收伞键,该开伞键嵌设一上抵件,该收伞键嵌设一下抵件;该外管内设置有一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包括有一连杆与一收伞弹簧,该连杆穿设在外管及收伞弹簧内,且透过该下抵件限制该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一中棒组件、一设置于该中棒组件上的伞座及一设置在该伞座上的伞骨组件,且该伞座具有一上巢座、一中巢座与一下巢座,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组件具有一外管,该外管上套设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有一套管座与一容置在该套管座内的控制件,该外管内设置有一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包括有一连杆与一收伞弹簧,且该伞座于该中巢座与该下巢座之间设有一开伞弹簧;该控制件设有一前开口,且于该前开口相对处内陷有一缺角部,以供一后槽块卡合,并在该缺角部设有一后开口;该套管座对应该前开口设有一操作口,并在该操作口嵌设一开伞键与一收伞键;该后槽块对应该后开口设有一凹槽,并在该凹槽中设有一下抵槽,用以设置一下弹簧,该控制件经该前开口,以一环状的下抵件将该下弹簧向后压夹于该下抵槽,并以该收伞键固定该下抵件的相对位置;该外管内设置有一顶抵管与一底抵管,该连杆穿设在该顶抵管内并以其一端固定勾设在该顶抵管顶端,该控制件以该下抵件限制该连杆另一端的位置,该收伞弹簧一端抵接于一顶抵管底端,另一端抵接于该底抵管顶端,且透过限制该连杆的相对位置,能压夹该收伞弹簧于该顶抵管与该底抵管之间;于开伞的情况下,按下收伞键,解除该下抵件对该连杆的限制,使该收伞弹簧不受两抵管的压抵,进而向上推动该顶抵管,带动该上巢座向上移动,用以收合该伞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一中棒组件、一设置于该中棒组件上的伞座及一设置在该伞座上的伞骨组件,且该伞座具有一上巢座、一中巢座与一下巢座,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组件具有一外管,该外管上套设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有一套管座与一容置在该套管座内的控制件,该外管内设置有一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包括有一连杆与一收伞弹簧,且该伞座于该中巢座与该下巢座之间设有一开伞弹簧;该控制件设有一前开口,且于该前开口相对处内陷有一缺角部,以供一后槽块卡合,并在该缺角部设有一后开口;该套管座对应该前开口设有一操作口,并在该操作口嵌设一开伞键与一收伞键;该后槽块对应该后开口设有一凹槽,并在该凹槽中设有一下抵槽,用以设置一下弹簧,该控制件经该前开口,以一环状的下抵件将该下弹簧向后压夹于该下抵槽,并以该收伞键固定该下抵件的相对位置;该外管内设置有一顶抵管与一底抵管,该连杆穿设在该顶抵管内并以其一端固定勾设在该顶抵管顶端,该控制件以该下抵件限制该连杆另一端的位置,该收伞弹簧一端抵接于一顶抵管底端,另一端抵接于该底抵管顶端,且透过限制该连杆的相对位置,能压夹该收伞弹簧于该顶抵管与该底抵管之间;于开伞的情况下,按下收伞键,解除该下抵件对该连杆的限制,使该收伞弹簧不受两抵管的压抵,进而向上推动该顶抵管,带动该上巢座向上移动,用以收合该伞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抵管一端凹设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侧壁与该外管共同对应该后开口各设有一卡止口,且该下抵件于其抵压该下弹簧位置的内侧设有一卡榫,该卡榫相对凸伸出该后开口与该卡止口,进入该容置槽内,用以限制该连杆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设有一下挡块,该下挡块容置于该容置槽内,且该下抵件以该卡榫相对挡止于该下挡块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抵管一端设有一较宽的抵套管,用以抵压于该收伞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组件更包括有一内管,该内管套置于该顶抵管外,该顶抵管一端设有一较宽的抵套管,以供该内管套置后定位在该抵套管上方,该连杆一端具有一呈弯曲状的勾结部,用以同时勾设在该内管与该顶抵管顶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抵套管呈多角形管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抵管顶端套有一伞座顶套,以供该上巢座固定,该上巢座枢接有多数主伞骨,该主伞骨与该中巢座之间枢接有多数支伞骨,该下巢座与该支伞骨之间枢接有多数拉杆,该上巢座向上移动,连动该主伞骨,使该主伞骨及该支伞骨呈合伞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伞骨设有一枢套件,该枢套件连结有一补助弹簧,该补助弹簧另一端连结有一调节杆,该调节杆另一端枢结于该支伞骨与拉杆枢结处的适当位置,使该补助弹簧对该主伞骨具有拉引弹力,当该上巢座向上移动,连动该主伞骨时,该补助弹簧开始收缩,以将该主伞骨拉引向下,同时该中巢座及该下巢座也向下作动,而完成自动合伞的操作。9.一种自动开收直伞的结构,该结构包括有一中棒组件、一设置于该中棒组件上的伞座及一设置在该伞座上的伞骨组件,且该伞座具有一上巢座、一中巢座与一下巢座,其特征在于:该中棒组件具有一外管,该外管上套设有一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包括有一套管座与一容置在该套管座内的控制件,该伞座于该中巢座与该下巢座之间设有一开伞弹簧;该控制件设有一前开口,且于该前开口相对处内陷有一缺角部,以供一后槽块卡合,并在该缺角部设有一后开口;该套管座对应该前开口设有一操作口,并在该操作口嵌设有一开伞键;该控制件内于该缺角部上方设有一上抵槽,用以设置一上弹簧,该控制件经该前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清泉
申请(专利权)人:游清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