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125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包括:一数据输入端,用来接收一序列数据,其中该序列数据包含至少一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至少一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一运算模块,用来将该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该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耦接于该运算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至少一功率输出。如此,可利用运算后的控制信号,达到同时对电子元件的多种功率情况控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尤指一种将第一功率控制序 列数据及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同时对电子 元件的多种功率情况进行控制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或照明的工具在现今已是相当普及,而且发光二 极管尚有省电及发光率高等优点,也因此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显示元件。而通过 发光二极管作为显示的元件,如何控制各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的色度、亮度或灰 度便是重要的课题。现今一般应用于发光二极管显示看板的控制方式,是 于中央控制系统内部的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经过影像处理演算后,将 原始未经处理的影像数据转换为适合发光二极管显示看板,,显示的影像数据。然而此一做法需大量的运算时间,限制发光二极管显示看板,,的显示速 度,改善的做法即是将部份影像处理的步骤设计于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之上, 点校正即为其中 一种影像处理方式。现有控制发光二极管的灰度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为利用PWM (Pulse-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来进行灰度的显示,而以各通道的电流进 行点校正调整,但其缺点为电流调整有色偏、发光二极管老化不一致等问题, 而且不能进行色度调整。由于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变量其中以IC提供的电流(直接 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控制其亮度)、点亮的时间(人眼因视觉暂留,所感受的亮 度是由发光二极管点亮的极短时间加总而成)较为容易控制。而发光二极管点校 正的方式如果利用电流进行调整,固然是以另一个变量来调变发光二极管的表 现,与点亮时间长短可形成两组独立的控制参数,但是此一方式在发光二极管 的物理特性上却存在有其缺点。首先,如果以电流来做点校正调整,因为发光 二极管发光的色彩(亦即所激发出光线的频谱)会随电流而变,不同电流调变下的 发光二极管有色偏的现象产生,原本的目的是利用时间与电流控制发光二极管亮度(色彩不变),但是结果是发光二极管色彩会随电流的增减而变。其次,当一 颗发光二极管每次使用都以较大电流导通,则其老化的速度将比其他以较小电流导通的发光二极管更快。而色度调整是由一组输入的RGB(红绿蓝)影像数 据经特性参数的矩阵运算,得出一组实际输出的控制信号,如果使用电流控制 亦难以进4亍。而另外一种控制方式为利用点校正值,以重复几次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来 实现,但缺点为视觉刷新率随点校正值不同而不同,刷新率低,无法进行色度 调整。以同样由点亮时间的长短进行点校正调整的传统相关IC产品做比较,传 统上因成本考量不会将运算器设计在驱动IC上,故其实现方式是以一组参数加 一组影像数据,分别控制一组长周期与一组短周期,再由长周期与短周期的时 间加总达成相乘的效果。而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如果只控 制短周期的发光二极管开关时间长短,则刷新率相对而言会较高。若再加上长 周期的点亮时间点校正调整,则每一画面显示时间拉长,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 数即随的降低。依此方式因未做数据上的计算处理,同样难以达成色度调整。因此,如何研发出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通过将第一功率控制序列 数据及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达到同时对电 子元件(发光二极管)的多种功率情况(亮度、灰度或色度)进行控制的目的,将是本专利技术所;欲积极:探讨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主要目的为解决现有电子元件 驱动装置,其无法同时对电子元件的多种功率情况进行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包括 一数据输入端,用来接收 一序列数据,其中该序列数据包含至少一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至少一第二 功率控制序列数据; 一运算模块,用来将该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该第二功 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 耦接于该运算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至少一功率输出。藉此,将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 生一控制信号,以达到同时对电子元件的多种功率情况进行控制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模块的运算过程示例。 附图标记i兌明1 -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2-数据输入端;3-序列数据;4-第一功率 控制序列数据;5-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6-运算模块;7-控制信号;8-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 合所附的图式,对本专利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的系统方块图;请参考图1,本发 明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1包括 一数据输入端2,用来接收一序列数据3, 其中该序列数据内含一时钟信号,该序列数据3包含至少一第一功率控制序列 数据4,例如影像数据,但不限于此,及至少一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5,例 如特性参数补偿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该特性参数补偿数据是为亮度补偿 数据、色度补偿数据或灰度补偿数据,但不限于此,且该特性参数补偿数据是 可用于矩阵运算; 一运算模块6,其中该运算模块6是为一乘法器(例如,序列 乘法器,但不限于此),用来将该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及该第二功率控制序 列数据5加以运算,以产生一控制信号7,其中该控制信号7是将该第一功率控 制序列数据4及该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5加以相乘运算产生的运算结果且其 中该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是串行输入该序列乘法器,而该第二功率控制序 列数据5是并行输入该序列乘法器;以及一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8,耦接于该 运算模块6,根据该控制信号7产生至少一功率输出,且前述的运算结果是以脉 波宽度调变、时钟频率调变或周期调变方式对该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8进行 控制,而以上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1,可利用一暂存器(图未示)以暂存 该特性参数补偿数据或是包含一组合逻辑(图未示),以选择该特性参数补偿数 据。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模块的运算过程示例。请参考图2并配合图1,由第一 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及该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5加以相乘运算产生运算结果 的步骤如下61、 假设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的内容为10111,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 5为01001,而经由运算模块6最后相乘的运算结果为11001111,首先第二功率 控制序列数据5是并行输入运算模块6,而第 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是串行输入 运算模块6。此时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最高位元为1,故选择将第二功率控 制序列数据5的内容01001复制于运算模块6中;2、 接着时钟信号将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的第l位元运算结果移位并于 末位元补0;3、 之后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序列输入的第2位元送入运算模块6,本 例中此位元的值为O,故选择0作为运算元,运算结果为010010;4、 之后时钟信号将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的第2位元运算结果移位并于 末位元补0;5、 此时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的第3位元为1,故选择第二功率控制序 列数据5的内容01001作为运算模块6的运算元,并与步骤4的结果相加得出 0101101;6、 之后时钟信号将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的第3位元运算结果移位并于 末位元补0;7、 此时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4的第4位元为1,故选择第二功率控制序 列数据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包含有: 一数据输入端,用来接收一序列数据,其中该序列数据包含至少一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至少一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 一运算模块,用来将该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该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生一 控制信号;以及 一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耦接于该运算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至少一功率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包含有一数据输入端,用来接收一序列数据,其中该序列数据包含至少一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至少一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一运算模块,用来将该第一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及该第二功率控制序列数据加以运算,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电子元件功率控制模块,耦接于该运算模块,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至少一功率输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元件 功率控制模块是为一发光二极管功率控制模块。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功 率控制序列数据是为 一影像数据。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功 率控制序列数据是为至少一特性参数补偿数据。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 暂存器以暂存该特性参数补偿数据。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 组合逻辑,以选择该特性参数补偿数据。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功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性参 数补偿数据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仁李振戎
申请(专利权)人:聚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