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954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3 18:0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和车辆,所述车辆座椅包括:靠背框架;坐垫框架,所述坐垫框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靠背框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坐垫角度调节总成,所述坐垫角度调节总成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坐垫框架的第二端相连;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另一端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坐垫框架相对于所述地板转动。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座椅,通过设置坐垫角度调节总成,实现了座椅坐垫角度调节的单独调节,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实现了零重力座椅姿态,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装配,降低了车辆座椅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车辆座椅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指出,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期零重力汽车座椅已被提升到很高的关注程度,且相关机构形式已被多数专业厂商专利所限制。

2、《cn115384362a一种汽车座椅的零重力调节机构》描述的技术是通过伸缩电机推动坐垫总成上的前连杆,在带有滑槽的滑槽板上运动,实现坐垫角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但通过滑槽板进行支撑与滑动导向,对应机构松动、行车抖动的舒适性需求,稳定性较差;对应整车的碰撞安全需求,尤其是安全带布置在座椅上时,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载,对应难度大;

3、《cn218141165u一种由滑轨带动的零重力座椅》描述的技术是修改调整现有电动滑轨,将坐垫总成上的前连杆转动连接在上滑轨上,坐垫总成的后侧下端与下滑轨后端处的安装支架转动连接,旋转电机通过软轴驱动装配与上滑轨上的螺杆,实现上滑轨在下滑轨上的前后滑动。上滑轨向后移动时带动前连杆角度调节,达到调节坐垫角度的目的;该技术采用成熟可靠的滑轨组件,但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设于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角度调节总成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上形成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件上形成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均沿X方向延伸,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滑块,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的其中另一个形成为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一滑动件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设于地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角度调节总成还包括: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上形成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件上形成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均沿x方向延伸,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滑块,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中的其中另一个形成为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之间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一滑动件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配合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在y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坐垫角度调节总成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沿所述y方向上延伸,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调节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z向调节总成,所述z向调节总成设于所述坐垫框架上,所述z向调节总成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在y方向上间隔布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伟栋岳悬悬李正坤孙建团王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