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462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差速器固定装置,包括轴承压盖、紧固螺栓和防松锁片,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压盖顶端中部有一凹槽。该结构就相当于对锁片增加了一个绕固定螺栓旋转的约束,从而达到调整螺母防松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固定装置,特别涉及针对QT1058系列的一种防松动 差速器固定装置。属于汽车领域。
技术介绍
差速器调整螺母是用于调整后桥主要传动部件——主、被动齿轮啮合印迹的重要 零件。主、被动齿轮的啮合印迹,对主减速器总成的使用寿命、车桥运行噪音、承载能力都有 着非常大的影响。差速器调整螺母一旦松动,就会使主被动齿轮的啮合印迹滑向齿顶,使从 动齿轮的传动扭矩大大降低,造成主被动齿轮非正常磨损。目前,市场上后桥主、被动齿轮 的打齿、非正常磨损现象,除了用户操作不当、螺栓、轴承失效等原因外,差速器调整螺母松 动,使从动齿轮承载能力削弱造成打齿、非正常磨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超 载、路况不平整的运输条件下,更容易造成差速器螺母松动。 差速器调整螺母的锁止,是通过在差速器轴承压盖上,用一个M8的螺栓固定锁 片,使锁片嵌入调整螺母止退孔中,来达到调整螺母止退之目的。这种结构是引用了原日本 五十铃技术,五十铃后桥在国内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就汽车的使用条件和使用 状况来说,该类汽车在国内超载运输、路况等与日本大有不同,也就使得这差速器调整螺母 松动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固定 装置,用以解决差速器松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器固定装置,包括 轴承压盖、紧固螺栓和防松锁片,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压盖顶端中部有一凹槽;凹槽深度为 2mm ;凹槽宽度比防松锁片宽度多0. 1-0. 3mm。 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增加对止退锁片的约束,防止松动。 新结构将固定锁片的平面,更改为铣一凹平面,深度2mm,宽度比锁片宽度+0. 1-0. 3mm,这样就相当于对锁片增加了一个绕固定螺栓旋转的约束,从而达到调整螺母防松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原轴承压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差速器调整螺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原差速器调整螺母的锁止,是通过在差速器轴承压盖1上,用一个M8的螺栓2固定锁片3,使锁片3嵌入调整螺母5止退孔中,来达到调整螺母5止退之目的。原结构的缺 点就是用一个螺栓2固定锁片3,锁片3和轴承压盖1是有间隙的,止退槽4和锁片3之间 也是有间隙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就难免使调整螺母5发生松动。新结构将固定锁片3的 平面,更改为铣一凹平面,深度2mm,宽度比锁片宽度+0. 1-0. 3mm,这样就相当于对锁片3增 加了一个绕固定螺栓2旋转的约束,从而达到调整螺母5防松的目的。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 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固定装置,包括轴承压盖、紧固螺栓和防松锁片,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压盖顶端中部有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差速器固定装置,包括轴承压盖、紧固螺栓和防松锁片,其特征在于在轴承压盖顶端中部有一凹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固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建奕纪玉凯郭可涛许慧
申请(专利权)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