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颖德专利>正文

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339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能够使用于滴斗上的通用导流组件,通用导流组件中空,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一端的端面封闭,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的端面开口,通用导流组件的侧面设置有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滴斗的上端滴液管或下端出液管的连接部;利用通用导流组件将滴斗的上端滴液管或下端出液管封堵,改变了原来传统输液器的液体流动的方向,加快了输液器内的空气的排空速度,实现自动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指一种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 件。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治疗疾病时经常用到的一种医疗器械,在对病人进行输液时都需要使用 输液器。目前,我们常见的输液器有插针、进气管、上输液管1、滴斗2、下输液管3、调节开 关、过滤器及静脉针,图1所示。在使用这种结构的输液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首 先要用输液的液体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空,以避免空气进入人体形成空气栓塞,避免对患 者造成严重危害。但是由于现有的传统输液器在设计上仍有不足之处,医护人员在排空输 液器内的空气时操作繁琐,不易将输液器内的空气排出,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所需时间较 长,而且在医护人员完成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的操作后,经常还残留少量的空气在输液器 内,由于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将残留在输液器内的空气一点一点地排除出去,费时费力,稍 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救治急救病人时,时间就是生命,多争取一秒钟,就多了一 秒钟的希望。面对费时、费力、繁琐的操作程序,医护人员除了无奈之外更希望尽快开发出 一种安全,方便,能快速排气的输液器,以造福于广大患者,挽救更多的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技术改进,提供一种 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极低,它通用性强,能够使 用在各种型号的滴输液器的滴斗内,而且能够自动、快速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不需要医护 人员进行排气操作,排气速度快,安全可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包括使用于滴斗上的通用导流组件,通用导 流组件中空,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一端的端面封闭,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的端面开口,通用 导流组件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通孔或至少一个导流通槽,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设 置有用于连接滴斗的上端滴液管或下端出液管的连接部。所述通用导流组件为能够套设在滴斗的上端滴液管上的导流胶套,导流胶套的侧 面还开设有浅槽,浅槽纵向设置,浅槽的一端延伸至导流胶套的第一端的末端,浅槽连通导 流胶套的侧面上的所述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所述导流胶套的连接部的内部为圆柱形状的空腔,连接部的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 于抵顶上端滴液管的下端面的肩位。所述浅槽与所述导流胶套交接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导液曲面。所述通用导流组件为能够塞置在的滴斗的上端滴液管上的导流胶塞,导流胶塞的 侧面还开设有浅槽,浅槽纵向设置,浅槽的一端延伸至导流胶塞的第一端的末端,浅槽连通 导流胶塞的侧面上的所述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所述浅槽与所述导流胶塞交接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导液曲面。所述通用导流组件为能够套设在滴斗的下端出液管上的导流胶套,导流胶套的连接部的内部为圆柱形状的空腔,连接部的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顶下端出液管的上端面 的肩位。所述通用导流组件为能够塞置在滴斗的下端出液管上的导流胶塞,导流胶塞的连 接部为能够插入在下端出液管的空腔中的圆柱形状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 顶下端出液管的上端面的肩位。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所述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包括一个滴斗,滴斗 的上端设置有上端滴液管,滴斗的上端设置有下端出液管,下端出液管的上端向上延伸并 凸出在滴斗内,所述通用快速排气组件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导流组件,滴斗的上端滴液 管或下端出液管通过通用导流组件的连接部连接通用导流组件。所述通用导流组件的侧面还开设有浅槽,浅槽纵向设置,浅槽的一端延伸至通用 导流组件的第一端的末端,浅槽连通通用导流组件的侧面上的所述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所述浅槽与所述通用导流组件交接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导液曲面;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置有肩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通用导流组件,通用导流组件中空,通用 导流组件的第一端的端面封闭,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的端面开口,通用导流组件的侧面 设置有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滴斗的上端滴液管或 下端出液管的连接部;本技术通过技术改进,在传统输液器的基础上增加一种通用快 速排气组件,使各生产厂家在不需要改变现有生产的传统输液器生产模具,加工工艺、产品 结构的前提下,都可实现本技术;而且利用本技术涉及的独特的通用导流组件能 够将传统输液器的滴斗内的上端滴液管或下端出液管封堵,改变了原来传统输液器的液体 流动的方向,利用空气动力学及液体流动的物理原理加快了输液器内的空气的排空速度, 解决了输液器空气排空速度慢的难题,而且实现自动排空输液器内的空气,既减少了医护 人员工作量,为治疗和抢救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又可有效防止空气进入人体形成空气栓 塞等医疗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C截面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DD截面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EE截面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FF截面的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GG截面的剖视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HH截面的剖视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九的分解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十的分解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一的分解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二的分解示意图;图26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二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见附图2和3,包括通用导流组件 1,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中空,通用导流组件1的第一端的端面封闭,通用导流组件1的第二 端的端面开口,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的第一端的截面的外轮廓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 角形、棱形、四边形、六边形中的一种,于较佳实施方式中,通用导流组件1的第二端的外轮 廓截面形状为圆形。通用导流组件1的截面的外轮廓截面形状可根据相应的要求来订制。 通用导流组件1为圆柱体形状或由两个圆柱体上下叠加而成的柱体形状。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的侧面设置有导流通孔2,可在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的侧面设 置一个或多个导流通孔2,于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的侧面设置两列到四 列导流通孔2,导流通孔2纵向排列,每一列分布有两个到四个导流通孔2,所述导流通孔2 均勻分布在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的侧面。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用于改变滴液的运动方式,在输液前的空气排空过程中,从 上端滴液管滴落下来的液体滴落并聚集在所述通用导流组件1的空腔中,接着所述通用导 流组件1的空腔中的液体通过导流通孔2向外侧喷射或喷流出去,从导流通孔2向外侧喷 射或喷流出去的液体掉落在下端出液管的四周,或者沿着滴斗的内壁向下流动,因此,从上 端滴液管滴落下来的液体不会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于滴斗内的通用导流组件,通用导流组件中空,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一端的端面封闭,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的端面开口,通用导流组件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通孔或至少一个导流通槽,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滴斗的上端滴液管或下端出液管的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于滴斗内的通用导流组件,通用导流组件中空,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一端的端面封闭,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的端面开口,通用导流组件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通孔或至少一个导流通槽,通用导流组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滴斗的上端滴液管或下端出液管的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 导流组件为能够套设在滴斗的上端滴液管上的导流胶套,导流胶套的侧面还开设有浅槽, 浅槽纵向设置,浅槽的一端延伸至导流胶套的第一端的末端,浅槽连通导流胶套的侧面上 的所述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 胶套的连接部的内部为圆柱形状的空腔,连接部的空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抵顶上端滴液管 的下端面的肩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浅槽与所述导流胶套交接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导液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 导流组件为能够塞置在的滴斗的上端滴液管上的导流胶塞,导流胶塞的侧面还开设有浅 槽,浅槽纵向设置,浅槽的一端延伸至导流胶塞的第一端的末端,浅槽连通导流胶塞的侧面 上的所述导流通孔或导流通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于输液器的通用快速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颖德
申请(专利权)人:魏颖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