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力芝专利>正文

输液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5868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滴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滴管内的空气自动排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液滴管,滴管体为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滴管体内设有长度为滴管体高度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小出水管,小出水管从滴管体的下端插入滴管体内,为通孔状,顶部封闭,小出水管的管壁上开有孔,孔设在小出水管自顶部向下1mm处至小出水管高度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输液滴管采用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液面控制在滴管上五分之三处,在输液滴管内设有小出水管,药液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小出水管上的圆孔或长槽将空气排出,无须对输液滴管进行挤压,减少输液前的人工调整液面程序,达到简单、快捷的效果,保证了输液的安全。

Infusion dropp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fusion dropper,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hat the air in the dropper is automatically eliminated. The infusion dropper of the invention, the dropper body is a cone or a gourd body structure, body length of dropper dropp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eight of 1/2 to 2/3 of the small water outlet pipe and outlet pipe is inserted into the body from the lower end of the small dropper dropper body, for through hole, closed at the top wall of the small water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ho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of self the 1mm down to 1/2 to 3/5 at the height of the small water outlet pipe in pip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fusion dropper cone or hoist structure, level control in 3/5 on the dropper, the infusion dropper is arranged in the outlet pipe, liquid under gravity through the small hole on the water outlet pipe or slot in the air, do not squeeze the infusion dropper, reducing the infusion before manual adjustment the liquid level program, to achieve simple, quick effect, ensure 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输液用的输液滴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输液时输液器的药瓶悬挂于输液架的上部,经弹性输液管与人体连接,利用液体与人体之间的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将药液输入人体,以实现治疗的目的,弹性输液管中间连接有弹性输液滴管,输液管在接入人体前,操作者需要用手对输液滴管进行多次挤压,使药液进入输液滴管,并将输液管内的部分空气排出,以设置液平面,便于观察滴液的速度,在操作中,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无疑给护士的操作带来了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通常使用的输液滴管内由于有部分空气存在,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滴管倾斜或倒立,将会发生气泡进入人体的危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滴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滴管内的空气自动排除,达到理想的液平面。 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滴管,具有透明滴管体,所述滴管体为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滴管体内设有长度为滴管体高度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小出水管,所述小出水管从滴管体的下端插入滴管体内,所述小出水管为通孔状,顶部为封闭结构,小出水管的管壁上开有孔,孔设在小出水管自顶部向下lmm处至小出水管高度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处之间。 本专利技术的孔设在小出水管自顶部向下lmm处至滴管高度二分之一处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滴管体的上部直径为14至16mm,下部直径为18至20mm,高度为45至60mm。本专利技术的滴管体的上部直径为15. 5mm,下部直径为20mm,高度为50mm。本专利技术的小出水管的高度为31至35mm,内径为2. 5至2. 8mm。本专利技术的小出水管的高度为33mm,内径为2. 5mm。 本专利技术的孔为长槽,长槽有二至三个,长槽的长度尺寸与小出水管的轴线方向一致,均匀分布在小出水管的管壁上,所述长槽长度为18至20mm,宽度为0. 4至0. 6mm。本专利技术的长槽有三个,长槽长度为19mm,宽度为0. 5mm。 本专利技术的孔为圆孔,间隔呈直线排列,孔排列的直线与小出水管的轴线方向一致,为二至三排,均匀分布在小出水管的管壁上,每排圆孔的孔心之间的间距为l.O至1.2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 4至0. 6mm。 本专利技术的孔有三排,每排圆孔的孔心之间的间距为l.O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 6mm。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输液滴管采用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液面控制在滴管上五分之三处,在输液滴管内设有小出水管,药液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小出水管上的圆孔或长槽将空气排出,无须对输液滴管进行挤压,减少输液前的人工调整液面程序,达到简单、快捷的效果,保证了输液的安全。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小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一 )。 图3是本专利技术小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面与小出水管垂直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面与小出水管呈45。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液面与小出水管平行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小出水管倒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输液滴管,具有滴管体l,采用医用透明弹性材料,滴管体1的两端连接弹性输液管,所述滴管体1为圆锥体结构,上小下大,也可以是或葫芦体结构,圆锥体结构的底端为半球形结构2,滴管体1内设有长度为滴管体1高度h 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小出水管3,所述小出水管3从滴管体1的下端插入滴管体1内,所述小出水管3为通孔状,顶部为封闭结构,小出水管3的下部连接下部的弹性输液管,在小出水管3的管壁上开有孔4,孔4设在小出水管3自顶部lmm向下至滴管高度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处之间,优选为孔4设在小出水管3自顶部lmm向下至滴管高度二分之一处之间。 本专利技术的滴管体1的外形尺寸为上部直径D1为14至16mm,下部直径D2为18至20mm,高度h为45mm至60mm,优选为上部直径Dl为15. 5mm,下部直径D2为20mm,高度h为55mm。 本专利技术的小出水管3的高度为31至35mm,内径为2. 5至2. 8mm,优选高度为33mm,内径为2. 5mm。 如图2所示,所述孔4为长槽,所述长槽有二至三个,优选为三个,长槽的长度尺寸与小出水管3的轴线方向一致,均匀分布在小出水管3的管壁上。所述长槽长度为18mm至20mm,宽度为0. 4mm至0. 6mm,优选长槽长度为19mm,宽度为0. 5。 如图3所示,所述孔4为圆孔,间隔呈直线排列,孔排列的直线与小出水管3的轴线方向一致,为二至三排,优选为三排,均匀分布在小出水管3的管壁上。每排圆孔的孔心之间的间距为1. Omm至1. 2mm,优选为1. Omm。所述圆孔的直径为0. 4mm至0. 6mm,优选为0. 6mm。 输液前,将连接滴管体1上端的弹性输液管与药瓶连通,药液沿弹性输液管开始进入滴管体1,当药液进入滴管体1后,液面会沿管体上升,直到液面至小出水管3的顶端,在液体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将滴管体1内的空气通过小出水管3管壁上的孔4进入下端的弹性输液管,并从弹性输液管排出,直至药液到达连接滴管体1下部的弹性输液管下端针头,彻底排完空气,这时滴管体l内容积的水气体积比为3 : l,药液平面在滴管体l的五分之三处部位(由小出水管3的伸出长度决定液面高度),即可开始给患者输液,本专利技术的滴管体1为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当滴管体1倾斜、平位或倒立位时,均没有空气进入滴管 体1下部的弹性输液管,保证了输液的安全。 如图4所示,当滴管体1垂直放置时,液面与小出水管为90度夹角,小出水管全部 在液体中。 如图5所示,当滴管体1倾斜放置时,液面与小出水管成45°夹角,小出水管全部 在液体中。 如图6所示,当滴管体1水平放置时,液面与小出水管平行,小出水管全部在液体 中。 如图7所示,当滴管体1倒立放置时,液面与小出水管倒置,小出水管全部在液体 中。 本专利技术的输液滴管结构简单,具有两大明显优势1.当搬动输液者,发生滴管倾 斜时,避免出现空气进入人体的危险,保证了输液的安全;2.免去采用现有技术输液管需 要人工调整液体平面的程序,达到方便、快捷的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滴管,具有透明滴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体(1)为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滴管体(1)内设有长度为滴管体(1)高度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小出水管(3),所述小出水管(3)从滴管体(1)的下端插入滴管体(1)内,所述小出水管(3)为通孔状,顶部为封闭结构,小出水管(3)的管壁上开有孔(4),孔(4)设在小出水管(3)自顶部向下1mm处至小出水管(3)高度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输液滴管,具有透明滴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体(1)为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滴管体(1)内设有长度为滴管体(1)高度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小出水管(3),所述小出水管(3)从滴管体(1)的下端插入滴管体(1)内,所述小出水管(3)为通孔状,顶部为封闭结构,小出水管(3)的管壁上开有孔(4),孔(4)设在小出水管(3)自顶部向下1mm处至小出水管(3)高度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处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孔(4)设在小出水管(3)自顶部向下lmm处至滴管高度二分之一处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体(1)的上部直径为14至16mm,下部直径为18至20mm,高度为45至60m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体(1)的上部直径为15. 5mm,下部直径为20mm,高度为50mm。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出水管(3)的高度为31至3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芝刘坚
申请(专利权)人:姚力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