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0097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将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焊接在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卡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可在各大型建筑施工中,配与系统配件,起纵向、横向和斜向支撑作用,还可以搭建承载力极高的平台,非常实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支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墙、柱、梁 用支撑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搭设好模板后就需要用支撑件 把模板固定好才能浇筑混 凝土。对于一般的民居、楼房建筑,施工人员只需要用简单的木方、钢支顶等支撑件就可以 达到固定模板的目的。但是,在大型建筑的施工中,比如桥梁、高架路、水坝、隧道、平台等, 若要达到支撑模板的目的,施工人员往往需要用到大量木方、支撑脚手架、支顶等建材才能 达到固定模板的目的。这样一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搭建好的支撑系统的安全系 数更是个未知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支撑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 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在各大型建筑施工中,配与系 统配件,起纵向、横向和斜向支撑作用,还可以搭建承载力极高的平台,非常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 二侧板;分别将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 焊接在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卡接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型钢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多个圆形 的穿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多个六边 形的穿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件,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多个螺 孔。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具有的优点是安全、 简捷、多功能;可在各大型建筑施工中,配与系统配件,起纵向、横向和斜向支撑作用,还可 以搭建承载力极高的平台。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是本技术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IOa:第一侧板 IOb:第二侧板11,11'穿孔 12 小圆孔20a:第一底板 20b:第二底板21 螺孔30 卡接片100:螺栓200 支撑面300 脚手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支撑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 置的“[”型的第一侧板IOa和第二侧板10b,分别将第一侧板10a、第二侧板IOb的两端焊 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20a和第二底板20b。所述第一侧板IOa和第二侧板IOb之间焊接有 多个卡接片30。所述第一侧板IOa和第二侧板IOb上设有多个圆形的穿孔11,以及上下对 称设置的多个小圆孔12,其作用是衔接其它紧固件,把单个或多个支撑件固定在相应位置。 所述第一底板20a和第二底板20b上设有多个螺孔21。请参阅图3和4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支撑件,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件结 构相同,其同样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工字钢型的第一侧板IOa和第二侧板10b,分别 将第一侧板10a、第二侧板IOb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20a和第二底板20b。所述第 一侧板IOa和第二侧板IOb之间焊接有多个卡接片30。所述第一侧板IOa和第二侧板IOb 上设有多个六边形的穿孔11',其作用是衔接其它紧固件,把单个或多个支撑件固定在相 应位置,以及上下对称设置的多个小圆孔12。如图5所示,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将本技术支撑件两端底板之一(20a或是 20b),通过相应螺栓紧固件100,固定在地面基座,另一底板可直接顶住支撑面200 (模板、 横梁等)形成单一支撑体;本技术支撑件之间可用螺栓100连接底板方式,把相邻两个 支撑件紧固在一起,多个支撑件连接后形成组合支撑件,可满足各种施工面对该支撑件的 长度和高度要求;本技术支撑件侧板平面可直接承载支撑面200 (模板、工字梁等),用 紧固件固定后,可保证支撑面200的平直度和稳固性。如图6所示,还可以将本技术的 支撑件放置于脚手架300上,用以承载建筑施工用的不同的支撑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将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焊接在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卡接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 第二侧板皆为“[”型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 第二侧板上设有多个圆形的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 第二侧板上设有多个六边形的穿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 第二底板上设有多个螺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将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焊接在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卡接片。本技术的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可在各大型建筑施工中,配与系统配件,起纵向、横向和斜向支撑作用,还可以搭建承载力极高的平台,非常实用。文档编号E04G17/14GK201560582SQ20092023647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梁准宪 申请人:台山市东扩钢构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将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及焊接在上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卡接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准宪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市东扩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