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960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该装置包括车架、动力电池包总成、后处理器总成、燃油箱总成、支撑件、隔热板总成,动力电池包总成固定于车架左纵梁的外侧,燃油箱总成固定于车架右纵梁的外侧,后处理器总成固定于右纵梁的内侧,隔热板安装于燃油箱总成的内侧,支撑件固定于右纵梁的外侧,两端分别抵接右纵梁和燃油箱总成并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件,增大了后处理总成与燃油箱总成在车宽方向的距离,从而增强了隔热效果;通过竖直布置隔热垫进一步阻挡了热源辐射;各部件在整车上的位置关系保证了负荷均匀,减轻了车架局部的应力集聚。适于在空间狭小的混动汽车或增程式新能源车制造行业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结构设计,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1、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有两套动力系统,即燃油发动机系统和电驱动系统,在车身上布置空间十分的紧张;通常情况下动力电池包总成和燃油箱总成选择分别布置在车架的左右两侧;排气系统的后处理总成会布置在燃油箱总成侧;因后处理器总成在工作时温度很高从而有热害的风险;通常两者之间需要设置隔热装置;但因空间的限制,隔热装置的设计存在很大的难度,隔热元件容易脱落,造成隔热可靠性性降低,也可能由于空间上隔开而造成负荷的增加,从而影响燃油箱的工作安全性,最终影响整车的可靠性。设计师有时不得不增加一些冗余的连接装置来兼顾,往往以牺牲整车轻量化为代价来满足隔热的要求,怎样兼顾隔热、车架力学性能和轻量化要求在狭小的空间内利用车身自身结构完成后处理总成与油箱间的隔热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包括车架、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包括车架、动力电池包总成、后处理器总成、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隔热板总成,所述车架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动力电池包总成固定于左纵梁的外侧,所述燃油箱总成固定于右纵梁的外侧,所述后处理器总成固定于右纵梁的内侧,所述隔热板总成安装于燃油箱总成的内侧,所述支撑件固定于右纵梁的外侧,支撑件两端分别抵接右纵梁和燃油箱总成并通过螺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其特征为:后处理器总成包含后处理器、抱箍、软垫、支架,抱箍环抱后处理器并扎紧,通过支架安装在右纵梁,抱箍与支架之间衬有软垫;后处理器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包括车架、动力电池包总成、后处理器总成、燃油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隔热板总成,所述车架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动力电池包总成固定于左纵梁的外侧,所述燃油箱总成固定于右纵梁的外侧,所述后处理器总成固定于右纵梁的内侧,所述隔热板总成安装于燃油箱总成的内侧,所述支撑件固定于右纵梁的外侧,支撑件两端分别抵接右纵梁和燃油箱总成并通过螺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其特征为:后处理器总成包含后处理器、抱箍、软垫、支架,抱箍环抱后处理器并扎紧,通过支架安装在右纵梁,抱箍与支架之间衬有软垫;后处理器总成两端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箱隔热装置,其特征为:燃油箱总成包括燃油箱、托架、箍带,燃油箱通过箍带固定在托架上,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三元程伟鲁高健张宇翔沈震宇夏晨赵浩聪王琪朱顺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