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尤其涉及接触器附件及接触器系统。
技术介绍
1、接触器是用来控制大电流电路通断的电磁控制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实现电力系统配电、信号传递、电路隔离以及负载切换等功能。
2、在现有技术中,接触器上通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附件,以扩展接触器的功能,例如为接触器提供降低功耗、交直流转换和宽电压等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与接触器连接的附件与接触器电连接的结构是通过附件上设置的接线端直接与接触器上伸出的导线导电连接,且该接线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该结构存在附件与接触器连接稳定性差,导线与接线端容易虚接的情况,且安装附件比较麻烦,需要使导线固定于接线端上实现接触器与附件的导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附件及接触器系统,方便安装接触器附件于接触器上,且接触器附件与接触器连接稳定性好,保证接触器附件与接触器能够有效导电连接。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
...【技术保护点】
1.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外壳(1)的一侧间隔凸设有至少两个接口座(13),每个所述接口座(13)分别设有所述接线腔(12),所述接线腔(12)具有腔体开口,所述腔体开口处盖设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上设有与所述接线腔(12)连通的接线口(141),所述盖板(14)上设有抵接板(142),所述接线腔(12)内设有支撑部(15),所述抵接板(142)抵压所述第二接线板(22)于所述支撑部(15)上,所述接线口(141)与所述第二接线板(22)的端部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外壳(1)的一侧间隔凸设有至少两个接口座(13),每个所述接口座(13)分别设有所述接线腔(12),所述接线腔(12)具有腔体开口,所述腔体开口处盖设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上设有与所述接线腔(12)连通的接线口(141),所述盖板(14)上设有抵接板(142),所述接线腔(12)内设有支撑部(15),所述抵接板(142)抵压所述第二接线板(22)于所述支撑部(15)上,所述接线口(141)与所述第二接线板(22)的端部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开口为l形结构,所述盖板(14)与所述腔体开口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盖板(14)的一端与所述附件外壳(1)卡接,所述盖板(14)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口座(13)插接,所述盖板(14)沿第一方向抵压于所述第二接线板(22)的至少部分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外壳(1)包括外壳底座(16)和外壳盖(17),所述外壳底座(16)设有所述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的一侧开口,所述外壳盖(17)与所述外壳底座(16)连接且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外壳底座(16)内沿高度方向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件(161),所述外壳盖(17)上设有第二支撑件(171),所述第二支撑件(17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6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61)在高度方向上向上支撑所述第二支撑件(1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61)包括第一凸块,所述第二支撑件(171)包括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沿第一方向设有插接槽(172),所述第一凸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72)内,且所述第二凸块的端部抵压于所述线路板(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座(16)沿高度方向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接线板(21)对应的限位槽(162),所述第一接线板(21)沿高度方向穿过所述限位槽(162),所述外壳盖(17)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162)对应的限位板(173),所述限位板(173)插接于所述限位槽(162)内,且所述限位板(173)沿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一接线板(21)于所述限位槽(162)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座(16)内和所述外壳盖(17)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杰,祝早平,王海渊,邓亚雄,王彪,陶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