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长,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对机器人的控制算法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提高产线的生产效率这一目的,通常可以将产线设置成一个机器人系统,机器人系统中包含至少一个机器人和至少两个变位机系统,机器人通过路径规划和协调控制各变位机系统的方式,在各变位机系统之间转移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2、中国专利公开了机器人安装座以及机器人(授权公告号cn 211682214 u),该专利技术能够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机器人安装座使用灵活性较低,且功能欠缺的,但是,当前的机器人系统在执行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在待执行的作业任务为多个的情况下,且不同的作业任务会涉及到不同变位机系统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作业任务执行效率不足的问题。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1),其特征在于,机器人(1)分为头部(5)、眼睛(2)、鼻子(4)、腹部和脚部,胸腔(6)的侧部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侧部距离传感器(7),胸腔(6)的前后均设置有前侧距离传感器(8),且相互对称设置,胸腔(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轴一(10),转轴一(10)上设置有大臂(11),大臂(11)的前端设置伸缩杆(12),伸缩杆(12)的前端固定小臂(13),两个小臂(13)之间衔接有承接框(14),承接框(14)的上部盖设有盖体(15),胸腔(6)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环形槽(20),环形槽(20)的两侧设置连接侧板(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包括机器人(1),其特征在于,机器人(1)分为头部(5)、眼睛(2)、鼻子(4)、腹部和脚部,胸腔(6)的侧部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侧部距离传感器(7),胸腔(6)的前后均设置有前侧距离传感器(8),且相互对称设置,胸腔(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转轴一(10),转轴一(10)上设置有大臂(11),大臂(11)的前端设置伸缩杆(12),伸缩杆(12)的前端固定小臂(13),两个小臂(13)之间衔接有承接框(14),承接框(14)的上部盖设有盖体(15),胸腔(6)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环形槽(20),环形槽(20)的两侧设置连接侧板(21),环形槽(20)内卡合有转动卡盒(22),转动卡盒(22)的底部和连接侧板(21)的连接处固定有转柱(24),转动卡盒(22)的外侧固定有拉环二(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即胸腔(6)部分,脚部即两个移动轮(9)部分,胸腔(6)即承载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眼睛(2),眼睛(2)处设置有两个顶灯(3),眼睛(2)内装了摄像头一及led小灯泡,腹部胸腔(6)内装有咪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距离传感器(7)和前侧距离传感器(8)设置为测距并防碰撞的传感器,胸腔(6)的底部两侧设置有两个移动轮(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控制模式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5)的顶部设置有拉环一(16),胸腔(6)的顶部设置有三色指示灯(17),可显示红、绿、黄三种颜色,分别指示运行,暂停,停止三个状态,由控制器点亮,胸腔(6)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固定有左支架(18)和右支架(19)。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宏磊,蒙洋,刘晶晶,杨鑫凯,余明凤,
申请(专利权)人:龙行智远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