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可靠性也随之提高。作为电池的核心部件,电池单体在装配时,一般采用夹具辅助入壳。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定位精度偏差、制程尺寸波动等因素,导致电极组件入壳时容易与壳体发生剐蹭,从而导致结构发生破损,影响电池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防护结构,降低因定位偏差、电芯制程尺寸波动等影响而导致结构破损的几率,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防护结构,包括导向件及包覆电极组件的防护主体,导向件位于电极组件的底面一侧,且其第一端连接于防护主体,第二端为自由端,导向件被配置为在电极组件装入壳体前相对于电极组件的底面倾斜设置。
3、上述的电池单体,将防护主体包覆在电极组件上,对电极组件形成保护,并与电极组件一起装入壳体中。由于导向件位于电极组件的底面一侧,且在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1a)包括第一防护件(111)与第二防护件(112),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分别贴设于所述电极组件(12)沿自身厚度方向(X)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向件(1b)的第一端(1b1)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1a)还包括连接件(113),所述连接件(113)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之间,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1a)包括第一防护件(111)与第二防护件(112),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分别贴设于所述电极组件(12)沿自身厚度方向(x)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向件(1b)的第一端(1b1)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1a)还包括连接件(113),所述连接件(113)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之间,所述导向件(1b)的第一端(1b1)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主体(1a)还包括贴设于所述电极组件(12)的底面(121)的底护件(114),所述底护件(114)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件(111)与所述第二防护件(112)之间,所述导向件(1b)连接于所述底护件(114)沿预设方向(y)的至少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件(114)上贯穿设有若干浸润孔(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b)被配置为能叠合于所述底护件(114)背向所述电极组件(12)的一侧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浸润孔(115),且与所述底护件(114)之间具有与所述浸润孔(115)连通的间隙通道(1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b)与所述底护件(114)之间彼此朝向的两侧面中,至少一者设有凸起(1c),以使所述导向件(1b)与所述底护件(114)之间形成所述间隙通道(1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c)包括多个,至少部分所述凸起(1c)并列且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华,李佳文,范雄飞,孙健,罗建文,林秀娟,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