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肥料搅拌机,用于有机肥料的自动搅拌。包括机架(1)、料箱(3)、搅拌系统(4)、搅拌动力系统(2)、输送系统支架(7)、输送系统(5)和输送动力系统(6),所述料箱(3)装置于机架(1)上部,料箱(3)后部开有出料孔(3.2),料箱(3)内卧式安装有搅拌系统(4),所述输送系统(5)斜向向上安装在料箱(3)后部,输送系统(5)的进料端位于料箱(3)后部下方,输送系统(5)与输送动力系统(6)相连,所述搅拌系统(4)设有二根传动轴(4.1、4.2),在二根传动轴(4.1、4.2)上均匀布置着若干向后部螺旋上升的叶片(4.5),所述输送系统(5)采用螺旋输送系统,输送系统(5)前上方设置有上料斗(5.1),上料斗(5.1)位于料箱(3)后部的出料孔(3.2)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不同部分的肥料翻转搅匀且不粘结挤死。(*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肥料搅拌机。主要用于有机肥料的自动搅拌。 属肥料专用生产设备
(二)
技术介绍
在有机肥料的制作过程中,肥料的搅拌均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 它直接影响肥料的质量稳定性。传统的搅拌方法是采用单螺旋绞龙式搅拌 机。此种搅拌机是单一的螺旋输送方式,不容易将不同部分的肥料翻转搅 匀,且当进料量多、肥料粘结严重时容易出现挤死现象。(三)
技术介绍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将不同部分的肥料 翻转搅匀且不粘结挤死的新型肥料搅拌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肥料搅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机包括机架、料箱、搅拌系统、搅拌动力系统、输送系统支架、 输送系统和输送动力系统,所述料箱装置于机架上部,料箱后部开有出料 孔,料箱内卧式安装有搅拌系统,所述输送系统斜向向上安装在料箱后部, 输送系统的进料端位于料箱后部下方,输送系统与输送动力系统相连,所 述搅拌系统设有二根传动轴,在二根传动轴上均匀布置着若干向后部螺旋上升的叶片,所述输送系统采用螺旋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前上方设置有上 料斗,上料斗位于料箱后部的出料孔下方。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搅拌系统与搅拌动力系统相连,搅 拌动力系统位于料箱一侧。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输送动力系统位于料箱下方一侧, 与输送系统底端相连。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输送系统中间用输送系统支架支承。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搅拌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皮带传 动系统、减速箱、联轴器和保护箱体,电动机安装在机架上,电动机与皮 带传动系统相连,皮带传动系统与减速箱相连,减速箱输出端通过联轴器 与搅拌系统的转动轴相联接。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传动系统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箱体。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料箱上部呈长方体,料箱顶部敞口, 料箱底部呈圆弧形。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所述输送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皮带 传动系统、减速箱、联轴器和传动轴,电动机与皮带传动系统相连,皮带 传动系统与减速箱相连,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输送系统传动轴相 联接。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在所述输送动力系统外围设置了防护箱体。本技术采用双向多角度分布的叶片式搅拌,能将不同部分的肥料翻转搅匀,且当进料量多、肥料粘结严重时也不会出现肥料粘结挤死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搅拌传动系统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系统放大图。图6为图5的A-A旋转剖面图。图7为图5的B-B旋转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的输送动力系统放大图。图9为图3拆除搅拌动力系统、输送系统和输送动力系统后的视图。图IO为搅拌系统侧面搅拌原理图。图11为搅拌完成后进入输送系统的原理图。图12为整套机械搅拌输送工作过程流程图。图中机架l、搅拌动力系统2、料箱3、搅拌系统4、输送系统5、 输送动力系统6、输送系统支架7;滚轮系统l.l;电动机2.1、皮带传动系 统2.2、减速箱2.3、联轴器2.4、保护箱体2.5;料箱底部3.1、出料孔3.2; 传动轴4.1、齿轮4.4、叶片4.5、前侧端部4丄1;输送系统传动轴5.1;电 动机6.1、皮带传动系统6.2、减速箱6.3、联轴器6.4、防护箱体6.5。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本技术新型肥料搅拌机,主要由机架l、料箱3、搅拌系统4、搅拌动力系统2、输送系统支架7、输送系统5和输送动力系统 6组成。所述料箱3装置于机架1上部,料箱3内卧式安装搅拌系统4,搅 拌系统4与搅拌动力系统2相连,搅拌动力系统2安装在机架底部,搅拌 动力系统2位于料箱3 —侧。在机架1的底部设置了可将整台搅拌机移动 用的滚轮系统l.l。所述输送系统5斜向向上安装在料箱3后部,输送系统 5与搅拌系统4在空间位置相互垂直,输送系统5的进料端位于料箱3后 部下方,输送系统5与输送动力系统6相连,输送动力系统6位于料箱3 下方一侧,与输送系统5底端相连,为确保输送系统5的稳定,输送系统 5中间用输送系统支架7支承。输送系统支架7根据输送系统的长度不同, 可设置多个。参见图4,所述搅拌动力系统2主要由电动机2.1、皮带传动系统2.2、 减速箱2.3、联轴器2.4和保护箱体2.5组成。电动机2.1安装在机架1上, 电动机2.1与皮带传动系统2.2相连,皮带传动系统2.2与减速箱2.3相连, 减速箱2.3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4与搅拌系统4的转动轴4.1相联接。电动 机的动力通过皮带传动系统2.2传递给减速箱2.3,再由减速箱2.3的输出 端通过联轴器2.4与搅拌系统4的转动轴4.1相联接,为确保搅拌传动系统 2的安全,在传动系统2的外围设置了保护箱体2.5。参见图5~7,所述料箱3上部呈长方体,料箱3顶部敞口,原始肥料 从其上部送入料箱,料箱底部3.1呈圆弧形,料箱3后部开有出料孔3.2。参见图4~6,所述搅拌系统4设有二根传动轴4.1及4.2,在二根传动 轴4.1和4.2上均匀布置着若干向后部螺旋上升的叶片4.5,传动轴4.1和4.2上的叶片在径向的排列方式如图6及图7所示,搅拌系统的动力来自搅 拌传动系统2,搅拌传动系统2将动力通过图5中的轴4.1的前侧端部4丄1 传入动力。从图5中可以看出,两传动轴两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料箱3上, 传动轴4.1和4.2的前端安装着相互啮合的齿轮4.4,在搅拌传动系统2传 入的动力作用下,使搅拌轴4.1和4.2发生相反方向的转动。参见图7,所述输送系统5采用螺旋输送系统,由输送动力系统6提 供输送动力,输送系统5前上方设置有上料斗5.1,上料斗5.1位于料箱3 下方。参见图8,所述输送动力系统6,主要由电动机6.1 、皮带传动系统6.2、 减速箱6.3、联轴器6.4和传动轴5.1组成。电动机6.1与皮带传动系统6.2 相连,皮带传动系统6.2与减速箱6.3相连,减速箱6.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 器6.4与输送系统传动轴5.1相联接。由电动机6.1输出的动力通过皮带传 动系统6.2传递给减速箱6.3,再由减速箱6.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6.4与 输送系统传动轴5.1相联接而输出动力,为确保输送动力系统6的安全, 在其外围设置了防护箱体6.5。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从料箱3的上方加入原始肥料,经搅拌系统4的搅拌(如 图10)后被推进到图2所示的右侧,经图11所示的料箱下料斗3.2落下进 入其下方的输送系统5的上料斗5.1中,由图12中的螺旋输送系统5将搅 拌均匀的肥料输送到较高的位置经过出料斗5.2输出后进入下道工序。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肥料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包括机架(1)、料箱(3)、搅拌系统(4)、搅拌动力系统(2)、输送系统支架(7)、输送系统(5)和输送动力系统(6),所述料箱(3)装置于机架(1)上部,料箱(3)后部开有出料孔(3.2),料箱(3)内卧式安装有搅拌系统(4),所述输送系统(5)斜向向上安装在料箱(3)后部,输送系统(5)的进料端位于料箱(3)后部下方,输送系统(5)与输送动力系统(6)相连,所述搅拌系统(4)设有二根传动轴(4.1、4.2),在二根传动轴(4.1、4.2)上均匀布置着若干向后部螺旋上升的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肥料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包括机架(1)、料箱(3)、搅拌系统(4)、搅拌动力系统(2)、输送系统支架(7)、输送系统(5)和输送动力系统(6),所述料箱(3)装置于机架(1)上部,料箱(3)后部开有出料孔(3.2),料箱(3)内卧式安装有搅拌系统(4),所述输送系统(5)斜向向上安装在料箱(3)后部,输送系统(5)的进料端位于料箱(3)后部下方,输送系统(5)与输送动力系统(6)相连,所述搅拌系统(4)设有二根传动轴(4.1、4.2),在二根传动轴(4.1、4.2)上均匀布置着若干向后部螺旋上升的叶片(4.5),所述输送系统(5)采用螺旋输送系统,输送系统(5)前上方设置有上料斗(5.1),上料斗(5.1)位于料箱(3)后部的出料孔(3.2)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明,沈其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