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699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塑盘下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包括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以及设置于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一侧用于原材料的原料输送架本体,所述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的内腔设置有对原材料处理的成型托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吸附机构和供气机构的配合下,可以达到上胚以及下料的目的,并且取料时,可以在散热机构的作用下,对成型托盘的表面进行吹风,进而吹走吸塑盘本体表面的热量,降低吸塑盘本体成型后移动时存在的风险,在吸附机构和供气机构将吸塑盘本体放置在收料机构表面时,可以在供气机构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对吸塑盘本体进行缓冲,进而避免吸塑盘本体直接放置而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塑盘下料,具体为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1、吸塑托盘也叫塑料内托,采用吸塑工艺将塑料硬片制成特定凹槽的塑料,将产品置于凹槽内,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的作用,也有运输型的托盘包装,托盘使用较多都是以方便为主,在对于塑料托盘的制造过程中,主要使用机器对原胚进行冲压切削出合适的形状。

2、在传统的成型吸塑托盘制造过程中,塑料原胚首先被置于特定的成型装置中。一旦机器完成原胚的成型,就需要一个步骤来从设备中取出成型后的托盘和剩余的原胚。然而,这个步骤通常依赖于手动操作,即将成型品和剩余的原胚分别移动到不同的工作区域。这种依赖手动操作的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处理高温下的成型吸塑托盘时,还容易因为人为的操作不当导致托盘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包括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以及设置于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一侧用于原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包括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以及设置于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一侧用于原材料的原料输送架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对原材料处理的成型托盘(3),所述成型托盘(3)的表面放置有若干个吸塑盘本体(5),所述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表面的一侧固定有横向移动架本体(2),所述横向移动架本体(2)另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架腿(6),所述横向移动架本体(2)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移动块(7),所述连接移动块(7)的表面固定有移动板(8),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包括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以及设置于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一侧用于原材料的原料输送架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对原材料处理的成型托盘(3),所述成型托盘(3)的表面放置有若干个吸塑盘本体(5),所述吸塑盘压塑成型机本体(1)表面的一侧固定有横向移动架本体(2),所述横向移动架本体(2)另一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架腿(6),所述横向移动架本体(2)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移动块(7),所述连接移动块(7)的表面固定有移动板(8),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9)包括固定于移动板(8)内腔的第一电动推杆(9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91)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板(92),所述连接板(92)的表面固定有和成型托盘(3)工位数量对应的连接块(93),所述连接块(93)的另一端固定有吸盘(9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机构(10)包括固定于移动板(8)表面一侧的第二电动推杆(10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01)的输出轴固定有活塞头(103),所述活塞头(103)的表面滑动设置有活塞管(102),所述活塞管(102)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输送气管(104),所述输送气管(104)的另一端连通有连接软管(105),所述连接软管(105)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连接气管(106),所述第一连接气管(106)连通于若干个吸盘(94)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2)内腔的两侧均滑动设置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盘成型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机构(13)包括固定于移动板(8)表面两侧的压制块(131)以及固定于两侧支架腿(6)表面的第一压制气囊(132),所述第一压制气囊(132)的表面连通有第二连接气管(133),所述第二连接气管(133)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连接管(134),所述第一连接管(134)的表面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5),所述第一连接孔(135)设置于收料车(17)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孔(135)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连接气管(136),所述第三连接气管(1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星夏正平徐文虎赵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星齐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