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699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导柱和凸起,下模上分布有导向槽A,凸起上开设有与导柱相配合的定位槽,还包括:四块注塑腔板、脱模结构、调控结构和锁止结构,四组注塑腔板、脱模结构和上模共同围成的空间构成注塑内腔,调控结构一端与四组注塑腔板相连,另一端与两组锁止结构间歇抵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一种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锁止结构通过调控结构对自由状态下的注塑腔板进行限位和固定,自由状态下的调控结构通过导向槽A带动四块注塑腔板沿导向槽A的方向同步移动,使得四块注塑腔板同步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快速对注塑内腔的空间大小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1、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且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在注塑成型模压法中就会使用到注塑模具,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与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现有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包括模具盒,所述模具盒的顶部后侧和顶部左侧均设置有刻度线,模具盒的后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形穿孔,模具盒的后侧内壁上活动接触有第一模板,且第一模板的左侧延伸至模具盒外,模具盒的两侧内壁之间滑动接触有同一个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通过移动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模腔的前后和左右宽度双向一体精准调整。

3、现有注塑模具虽可以实现对注塑内腔(即模腔)的大小进行等距调整,但需要分两次且分别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且调整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刻度线的位置,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无法实现对注塑内腔的空间大小进行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底部的四角上均固定有导柱,所述上模中部开设有注塑口,所述下模顶部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矩形柱体结构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导柱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凸起上开设有与导柱相配合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件一侧的端面上周向分布有刻度线,且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有与刻度线相配合的指示针,所述指示针通过与刻度线相配合的方式快速对调控件的旋转角度进行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上靠近下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底部的四角上均固定有导柱,所述上模中部开设有注塑口,所述下模顶部的四角上均设置有矩形柱体结构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导柱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凸起上开设有与导柱相配合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件一侧的端面上周向分布有刻度线,且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有与刻度线相配合的指示针,所述指示针通过与刻度线相配合的方式快速对调控件的旋转角度进行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上靠近下模侧壁的一端安装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形状与安装槽的槽体形状一致,且所述封堵板外部的端面与下模侧壁的端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注塑内腔的塑胶外壳注塑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酷达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