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隽玮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6586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包括主轴、近端转筒、远端转筒;主轴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连接管、近端转轴、远端通道移位器、远端转轴;近端转筒活动套接在近端转轴上,远端转筒活动套接在远端转轴上;连接管与外部的外部液压驱动、控制装置相连接;连接管、近端转轴、远端通道移位器分别设有若干条液体通道,用于配合液压驱动所述近端转筒、远端转筒旋转;近端转筒设有对应配合的近端活塞、一对近端夹头,近端活塞的往复运动控制所述近端夹头开合;远端转筒设有对应配合的远端活塞、一对远端夹头,远端活塞的往复运动控制远端夹头开合;近端转筒与远端转筒分别在两个对称的极限位之间同步呈相反方向旋转或停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的缝合装置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临床软性内窥镜腔内手术技术虽发展迅速,仍无法从容应对所有消化、妇科、泌尿系统空腔脏器穿孔、出血及某些瘘等需要缝合的情况,这使相当比例患者仍须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处理。

2、目前的技术瓶颈在于:(一)妇科、泌尿系统无软性内窥镜下缝合系统;(二)而消化道软性内窥镜下虽有替代组织对合系统,包括早期through-the-scope clip (ttsc,钛夹)和后续的over-the-scope clip等金属夹技术、基于padlock clip两个相似镍钛夹系统和基于overstitchtm和overstitch sxtm两个相似系统的缝合技术,以及钛夹/螺钉和尼龙绳组合下的荷包技术,却仍存不少机制缺陷,上述技术均无法做到“自动化仿真缝合”;(三)不可吸收材料的应用使目前消化道软性内窥镜下替代组织对合系统无法推广至泌尿系统;(四)国内外虽有消化道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研发,其可以双机械臂完全仿真手工切除和缝合,但其均处研发阶段,即使上市,参考现有手术机器人价格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近端转筒(2)、远端转筒(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转筒(2)设有供所述近端活塞(201)的活塞杆伸出的运动孔一,所述远端转筒(3)设有供所述远端活塞(301)的活塞杆伸出的运动孔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转轴(102)周向面上设有与两个所述极限位对应的近端旋转限位器(1021),所述远端转轴(104)周向面上设有与两个所述极限位对应的远端旋转限位器(1041),所述近端旋转限位器(1021)的中轴线与所述远端旋转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近端转筒(2)、远端转筒(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转筒(2)设有供所述近端活塞(201)的活塞杆伸出的运动孔一,所述远端转筒(3)设有供所述远端活塞(301)的活塞杆伸出的运动孔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转轴(102)周向面上设有与两个所述极限位对应的近端旋转限位器(1021),所述远端转轴(104)周向面上设有与两个所述极限位对应的远端旋转限位器(1041),所述近端旋转限位器(1021)的中轴线与所述远端旋转限位器(1041)的中轴线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1)轴向上设有8条液体通道,其中4条通向所述近端转筒(2),分别构成近端极限位通道一(106)、近端极限位通道二(107)和构成液体进出回路的2条近端令旋通道(108);所述近端转筒(2)设有与所述近端活塞(201)相连通的近端转筒液体通道(204);所述近端转筒(2)转至所述极限位时,所述近端转筒液体通道(204)与所述近端极限位通道一(106)或近端极限位通道二(107)相对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式半自动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转轴(102)轴向上设有4条液体通道,所述远端通道移位器(103)轴向上设有从其内侧向外侧偏移或弯折延伸的4条液体通道,所述连接管(101)的另外4条液体通道、所述近端转轴(102)的4条液体通道、所述远端通道移位器(103)的4条液体通道分别一一对应且连通,由此分别构成远端极限位通道一(109)、远端极限位通道二(1010)和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隽玮陆雪峰刘巍
申请(专利权)人:潘隽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