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智波专利>正文

酱瓶清洗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426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酱瓶清洗烘干机属食品加工机械。酱品生产过程中,贴标前的酱瓶瓶体外面不可避免地沾有酱污、油渍,现有方法是采用生产效率低、清洗效果差的人工擦洗、抹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进瓶输送线—回转通道—出瓶输送线组成输送机构;由主电机驱动主轴下端部的回转盘,以回转盘靠外缘部分为通道底部的回转通道两壁上设有至少6根喷淋管、以及至少3个清洗刷,回转盘上、下的漏液孔、贮液槽,连通于喷淋管的由泵电机驱动的清洗泵,以及外接冲洗管组成清洗机构;由出风口置于出瓶输送线上方的风机,毛刷辊置于出瓶输送线两侧的刷辊组,以及远红外烘干装置组成烘干机构。经试用显示了:清洗效果好且生产效率提高10-15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一种酱瓶清洗烘干用的酱瓶清洗烘干机
技术介绍
食品卫生正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在现有的酱品生产过程中,灌装-加油-压盖后、贴标前的酱瓶瓶体外面不可避免地沾有酱污、油渍,消除对瓶体的这种二次污染成了酱品生产过程中保证食品卫生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擦洗、抹除,这种方法一方面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清洗效果差。由此可见,设计一种生产效率高、清洗效果好的酱瓶清洗烘干机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清洗效果好的酱瓶清洗烘干机。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酱瓶清洗烘干机,其特征在于由输送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组成 输送机构包括有放置并移送待清洗烘干的贴标前酱瓶的进瓶输送线,配合于进瓶输送线尽端部的回转通道,配合于回转通道尽端部的出瓶输送线。这种设计方案的效果是使灌装_加油_压盖后的酱瓶沿着进瓶输送线_回转通道_出瓶输送线形成流水作业生产方式。 清洗机构包括有用于固定回转通道的机架,固定于机架上面的主电机,与主电机轴接的蜗轮蜗杆减速器,轴接于蜗轮蜗杆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主轴,中心固定于主轴下端部的园形回转盘,以回转盘靠外缘部分为通道底部的回转通道两壁上设有至少6根喷孔面向通道内的喷淋管,回转通道两壁上与喷淋管相间地还设有至少3个清洗刷,配合于喷淋后清洗液下泄回转盘靠外缘部分设有漏液孔,回转盘下面的机架上设有贮液槽,进口连通于贮液槽底部而出口连通于喷淋管的清洗泵,轴接于清洗泵泵轴的泵电机,以及喷头置于回转通道后部上方的外接冲洗管。这样的设计方案的效果是启动主电机,经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主轴下端部的园形回转盘低速旋转,带动进入回转通道的待清洗烘干的贴标前酱瓶徐徐移动的过程中,经喷淋管喷出的清洗液冲洗、在有清洗液的参与下的毛刷洗刷,然后由喷头置于回转通道后部上方的外接冲洗管的清水由上而下的冲洗,完成对瓶体沾有的酱污、油渍清洗过程。 烘干机构包括有出风口置于出瓶输送线始端部上方的风机,轴接于风机轴的风机电机,置于出瓶输送线两侧的由相向转动的两个毛刷辊组成的刷辊组,经皮带副轴接于刷辊组的刷辊电机,置于出瓶输送线上的远红外烘干装置。这样的设计方案的效果是由风机电机驱动风机高速转动,经置于出瓶输送线始端部上方的出风口对刚从回转通道中清洗冲刷后的贴标前酱瓶瓶盖及瓶颈外表吹风,将残存水珠吹落;随着酱瓶在出瓶输送线上前移,进入由刷辊电机驱动的两个相向转动的毛刷辊组成的刷辊组之间,对酱瓶瓶体外表水珠进一步刷除;然后酱瓶进入置于出瓶输送线上的远红外烘干装置内,作贴标前的水份烘干处理。 所述进瓶输送线、出瓶输送线的结构,均是输送线底部由环式履带及其两端内侧的主、从动轮及驱动主动轮的电机构成,再在环式履带上面部分两边配合设有输送线护栏组成。因为该部分的结构是行业内的常规工艺设备,故从简表述。 所述配合于进瓶输送线尽端部的回转通道,配合于回转通道尽端部的出瓶输送线,是指回转通道两壁与进、出瓶输送线的两边护栏相衔接。所述以回转盘靠外缘部分为通道底部的回转通道,是指构成回转通道的两壁沿回转盘靠外缘部分的弧度平行弯曲成型,但回转通道的两壁下部悬空于回转盘盘面之上。这样的设计得到的效果是依次排列于进瓶输送线上的待清洗烘干的贴标前酱瓶,能顺利地经衔接部进入回转通道;进入回转通道的酱瓶在旋转着的回转盘靠外缘部分带动下,依次通过回转通道,经喷淋、洗刷、冲洗后,顺利经衔接部进入出瓶输送线。 所述置于出瓶输送线上的远红外烘干装置,是指由远红外发热元件置于出瓶输送线上方及两边护栏侧面构成的烘干装置。因为该烘干装置是行业内的常规工艺设备,故从简表述。本专利技术实施得到的酱瓶清洗烘干机,经试用显示了如下优点 1、生产效率高。与人工擦洗、抹除相比,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得到的贴标前的酱瓶清洗烘干机完全无需将酱瓶从灌装_加油_压盖的生产线上拿下操作,能配合实现了灌装_加油_压盖_清洗_烘干_贴标_包装的全程自动流水式生产,生产效率提高10-15倍。 2、清洗效果好。与人工擦洗、抹除相比,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得到的贴标前的酱瓶清洗烘干机后,每个贴标前酱瓶的瓶体外表在通过回转通道时,在回转盘的带动及固定于通道壁上的毛刷共同作用下,在瓶体旋转中受到至少6次清洗液的高速喷淋和至少3次清洗液参与下的毛刷洗刷,较好地避免了人为疏漏而致的酱污、油渍的残留。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主题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细节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酱瓶清洗烘干机,其特征是由输送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组成 ——输送机构包括有放置并移送待清洗烘干的贴标前酱瓶的进瓶输送线(1),配合于进瓶输送线尽端部的回转通道(2),配合于回转通道尽端部的出瓶输送线(3); ——清洗机构包括有用于固定回转通道的机架(4),固定于机架上面的主电机(5),与主电机轴接的蜗轮蜗杆减速器(6),轴接于蜗轮蜗杆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主轴(7),中心固定于主轴下端部的园形回转盘(8),以回转盘靠外缘部分为通道底部的回转通道两壁上设有至少6根喷孔面向通道内的喷淋管(9),回转通道两壁上与喷淋管相间地还设有至少3个清洗刷(IO),配合于喷淋后清洗液下泄回转盘靠外缘部分设有漏液孔(11),回转盘下面的机架上设有贮液槽(12),进口连通于贮液槽底部而出口连通于喷淋管的清洗泵(13),轴接于清洗泵泵轴的泵电机(14),以及喷头置于回转通道后部上方的外接冲洗管(15);—烘干机构包括有出风口置于出瓶输送线始端部上方的风机(16),轴接于风机轴的风机电机(17),置于出瓶输送线两侧的由相向转动的两个毛刷辊组成的刷辊组(18),经皮带副轴接于刷辊组的刷辊电机(19),置于出瓶输送线上的远红外烘干装置(20)。 所述进瓶输送线(1)、出瓶输送线(3)的结构,均是输送线底部由环式履带及其两端内侧的主、从动轮及驱动主动轮的电机构成,再在环式履带上面部分两边配合设有输送线护栏组成。 所述配合于进瓶输送线尽端部的回转通道(2),配合于回转通道尽端部的出瓶输送线(3),是指回转通道两壁与进、出瓶输送线的两边护栏相衔接。所述以回转盘(8)靠外缘部分为通道底部的回转通道(2),是指构成回转通道的两壁沿回转盘靠外缘部分的弧度平行弯曲成型,但回转通道的两壁下部悬空于回转盘盘面之上。 所述置于出瓶输送线上的远红外烘干装置(20),是指由远红外发热元件置于出瓶输送线上方及两边护栏侧面构成的烘干装置。 具体实施时,进、出瓶输送线,主电机、泵电机、风机电机、刷辊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清洗泵,风机,刷辊组,远红外烘干装置均可从市场配套购买,其余元部件采用常规的金属加工工艺实施。 本专利技术实施得到酱瓶清洗烘干机,也可以使用于相近的食品流水作业生产线上。权利要求一种酱瓶清洗烘干机,其特征是由输送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组成--输送机构包括有放置并移送待清洗烘干的贴标前酱瓶的进瓶输送线(1),配合于进瓶输送线尽端部的回转通道(2),配合于回转通道尽端部的出瓶输送线(3);--清洗机构包括有用于固定回转通道的机架(4),固定于机架上面的主电机(5),与主电机轴接的蜗轮蜗杆减速器(6),轴接于蜗轮蜗杆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主轴(7),中心固定于主轴下端部的园形回转盘(8),以回转盘靠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酱瓶清洗烘干机,其特征是由输送机构、清洗机构和烘干机构组成:  --输送机构包括有:放置并移送待清洗烘干的贴标前酱瓶的进瓶输送线(1),配合于进瓶输送线尽端部的回转通道(2),配合于回转通道尽端部的出瓶输送线(3);  --清洗机构包括有:用于固定回转通道的机架(4),固定于机架上面的主电机(5),与主电机轴接的蜗轮蜗杆减速器(6),轴接于蜗轮蜗杆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主轴(7),中心固定于主轴下端部的园形回转盘(8),以回转盘靠外缘部分为通道底部的回转通道两壁上设有至少6根喷孔面向通道内的喷淋管(9),回转通道两壁上与喷淋管相间地还设有至少3个清洗刷(10),配合于喷淋后清洗液下泄回转盘靠外缘部分设有漏液孔(11),回转盘下面的机架上设有贮液槽(12),进口连通于贮液槽底部而出口连通于喷淋管的清洗泵(13),轴接于清洗泵泵轴的泵电机(14),以及喷头置于回转通道后部上方的外接冲洗管(15);  --烘干机构包括有:出风口置于出瓶输送线始端部靠上方的风机(16),轴接于风机轴的风机电机(17),置于出瓶输送线两侧的由相向转动的两个毛刷辊组成的刷辊组(18),经皮带副轴接于刷辊组的刷辊电机(19),置于出瓶输送线上的远红外烘干装置(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智波
申请(专利权)人:朱智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