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280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0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座椅和车辆,车辆的座椅包括:座垫,座垫包括垫本体;侧翼,侧翼设于垫本体的左右两侧,侧翼包括:支撑件,支撑件靠近垫本体一侧的上端可转动地与座垫连接,且转动轴线沿垫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气囊,气囊设于支撑件与垫本体之间,气囊可充放气以使支撑件相对于垫本体转动,气囊的充气量可调以使气囊具有多种充气状态,其中,气囊的充气量变化,使气囊的形状变化并带动支撑件转动,使侧翼的高度和/或角度改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座椅,通过对气囊充气或放气能够实现支撑件的转动,进而实现侧翼的高度调节以及侧翼与垫本体之间的角度调节,能够满足驾乘人员对座椅的包裹、躺卧等多方面需求,适用性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座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轻型卡车已成为重要的城市物流运输工具,在多拉快跑的追求下,驾乘人员对轻型卡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驾乘人员躺卧休息舒适性的需求日渐旺盛,在驾乘人员午休或排队等待卸货等场景时需要躺卧进行休息,以降低疲劳感并恢复体力。

2、轻型卡车包括带卧铺和不带卧铺两种车型,针对带卧铺车型,可满足驾乘人员躺卧休息需求,但由于卧铺布置于座椅后,占用整车长度空间,相应的货箱容积就会减少,无法满足多拉需求。

3、针对不带卧铺车型,虽然货箱容积有所增加,但无法满足驾乘人员躺卧休息需求,当驾乘人员横躺于主副驾座椅上进行休息时,由于座垫侧翼高于座垫面,易造成横躺于主副驾座椅的驾乘人员的不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座椅,所述车辆的座椅中,侧翼相对于垫本体的高度可调,利于提高座椅的平整度,进而提高驾乘人员横躺于相邻座椅上进行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种所述充气状态下,所述侧翼(20)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垫本体(11)的上表面;在至少一种所述充气状态下,所述侧翼(20)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垫本体(1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充气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侧翼(20)的上表面与所述垫本体(11)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种所述充气状态下,所述侧翼(20)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垫本体(11)的上表面;在至少一种所述充气状态下,所述侧翼(20)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垫本体(1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充气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侧翼(20)的上表面与所述垫本体(11)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1)通过旋转轴(124)与所述座垫(10)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21)具有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3),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位于所述旋转轴(124)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213)位于所述旋转轴(124)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200)的座椅(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2)与所述垫本体(11)朝向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涛李强陈萌芽许国威杨纪军袁胜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