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177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齿轮箱,属于铁道车辆牵引齿轮驱动装置技术领域。该齿轮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外侧制有大齿轮轴孔;大齿轮轴孔整体呈阶梯状,内段孔径大于外段孔径;内段和外段中分别制有与大齿轮轴对应结构形成密封迷宫的至少两道密封槽;箱体位于大齿轮孔下部形成朝箱体内向下倾斜的凹陷,凹陷的最深处抵达大齿轮孔最外密封槽的下方;各密封槽的低处制有至少一个与凹陷连通的垂直孔。这样,流入密封槽的润滑油可以及时顺利通过垂直孔流往倾斜凹陷,回流到箱体内,不会影响密封槽的密封性。此外,倾斜凹陷可以在箱体成形使铸造形成,垂直孔的钻制无需借助工装,可以直接将钻臂伸入大齿轮轴孔内钻制,非常方便,适用于地铁轻轨及160Km/h以下的铁道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齿轮箱,尤其是一种齿轮箱回油结构的改进,属于铁道车辆牵引齿轮驱动装置
主要用于地铁、轻轨及160Km/h速度以下的铁道车辆。
技术介绍
减速齿轮箱是铁道车辆牵引齿轮驱动装置的关键零件,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减速器的运转状况及寿命。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润滑油会沿着旋转的车轴向减速箱体外缓慢渗透,同时润滑油会在密封迷宫里积聚,如果不能及时使润滑油流回减速箱内,就会逐渐泄漏,最终因缺少润滑油而导致减速箱内部的轴承、齿轮损坏。这显然是绝对不允许的。 长期以来,铁道车辆牵引齿轮驱动装置的减速齿轮箱如图1和图2所示,箱体2的外侧制有大齿轮轴孔3,该大齿轮轴孔整体呈阶梯状,内段孔径大于外段孔径,内段和外段中分别制有与大齿轮轴对应结构形成密封迷宫的至少两道密封槽。其中的回油结构为大齿轮轴孔外段与内段之间加工出由外向内倾斜的引流斜面4,从而如同开了一条朝箱体内向下倾斜的沟渠,可以将积聚在密封槽内的润滑油弓I入箱体内部。然而实践证明,上述倾斜面的斜度受限,回油速度慢;并且由于无法通过所有密封槽的最低处,因此不能将密封槽内的润滑油完全回流到箱体内部,总是有少量的润滑油沉积在密封槽内。此外,倾斜面使密封槽出现了断口,从而劣化了密封效果。倾斜面的加工需要借助工装使箱体倾斜一定角度后,安装到卧式铣床上铣出,加工困难。 检索发现,申请号为03131680. 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特别适用于采用润滑油润滑的高速列车动力车驱动齿轮箱的密封装置,具有非接触式迷宫密封机构,且由密封机构引出的回油通道通向箱体的内腔,而以其在回油通道中设有回油缓冲腔,最终回油孔的出口处设在箱体的油池的内存润滑油油面线以下,且最终回油孔令回油缓冲腔与油池相贯通。该结构显得较为复杂,需要在齿轮箱体的外壁铸造出一个空腔,再用加工的方法使得该空腔和齿轮箱主体的内腔连接起来。回油时,润滑油先流到空腔再流回齿轮箱主腔内部。由于增加了外腔,铸造及机械加工变得复杂,而且由于增加了外腔,必须对外腔采取密封措施。 其次,申请号为95193561. 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主传动齿轮箱的自回油混合式润滑子系统,包括一个成为该齿轮箱整体结构延伸部的油池,使油池内的润滑介质的动态液面高出齿轮箱底部一预定的距离,在圆柱部和喉部之间的径向不连续限定了喷管入口 ,该入口通过喷管引导收集于齿轮箱底部内的润滑介质流到具有较高液面的另一油池。旋转圆环形行星支承盘和结构修改的齿轮箱侧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该流道内的润滑介质施加一粘性泵压作用,使润滑介质流经其间,并经喷管输送到较高的液面。该结构增加了在主箱体外的两个回油腔以及连接这两个腔回油通道以及喷油口等,结构更为复杂,不仅增加了铸造、机械加工难度,而且增加了腔的密封性能要求。 另外,申请号为03245745. 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柔性复合齿轮箱,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下箱体间有与箱体呈分体式结构的上箱合口和下箱合口,上箱合口与上箱体、下箱合口和下箱体之间均采用相互楔合的凹槽和凸缘互相嵌套,上下箱合口之间也有相互嵌套配合的凹槽和凸缘,上箱合口和下箱合口均采用高分子工程材料制成,在上下箱合口的领圈圆弧面上均设有回油槽,下箱合口的领圈圆弧面上设有回油孔,位于箱体内侧的下箱合口领圈上还设在主回油槽,回油孔的内端与主回油槽相通。该结构也较为复杂,并且需采用尼龙等高分子材料。由于在箱体的分箱面上也加工了回油通道,增加了机械加工的成本,而且对分箱面密封的要求也提高了。由于需要在齿轮箱孔的圆周面上加工若干条沟槽,然后再在沟槽的轴向加工贯穿这些沟槽且向齿轮箱体内倾斜的孔,加工难度大,且需要专门的工装加工这些贯穿沟槽的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回油效果理想、不影响密封效果、并且工艺性好的减速齿轮箱。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减速齿轮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制有大齿轮轴孔;所述大齿轮轴孔整体呈阶梯状,内段孔径大于外段孔径;所述内段和外段中分别制有与大齿轮轴对应结构形成密封迷宫的至少两道密封槽;所述箱体位于大齿轮孔下部形成朝箱体内向下倾斜的凹陷,所述凹陷的最深处抵达大齿轮孔最外密封槽的下方;所述各密封槽的低处制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凹陷连通的回流孔。显然该回流孔最好为垂直孔,即垂直于大齿轮轴孔。 这样,流入密封槽的润滑油可以及时顺利地通过垂直孔流往倾斜凹陷,再回流到箱体内,不会积聚在密封槽内。而无论是倾斜凹陷还是垂直孔,都不会影响密封槽的密封性。此外,倾斜凹陷可以在箱体成形使铸造形成,垂直孔的钻制无需借助工装,可以直接将钻臂伸入大齿轮轴孔内钻制,非常方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齿轮旋转的过程中,箱体位于大齿轮孔下部的倾斜凹陷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负压空腔,而密封槽内则形成正压腔,由于垂直孔连接了正压腔和负压腔,因此使得密封槽内的润滑油迅速回流,这种不单单是引流、而且具有理想吸流作用的结构不仅使回流十分顺畅,而且有效增强了密封槽的密封性。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铁道车辆牵引齿轮驱动装置的减速齿轮箱回油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局部视图 图5为图3实施例大齿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减速齿轮箱如图3和图4所示,箱体2的外侧制有大齿轮轴孔3。大4齿轮轴孔整体呈阶梯状,内段孔径大于外段孔径。内段和外段中分别制有多道密封槽5。 如图5所示,这些密封槽在大齿轮1组装后,与大齿轮轴1对应的凸起结构形成密封迷宫。 箱体2位于大齿轮孔3的下部形成朝箱体内向下倾斜的凹陷6,该凹陷的下表面为倾斜约 45° (可在30-60°范围)的斜面,上表面由凹陷深处的平面过渡到与下表面平行的斜面构 成,这样便于钻孔。凹陷最深处抵达大齿轮孔3最外密封槽的下方。。各密封槽的低处分别 制有四个与凹陷6连通的垂直孔7。 组装后,如图5所示,大齿轮1上的突起部分插入箱体2的密封槽,相互之间只有 很小的间隙,形成典型的迷宫式密封结构。当大齿轮被驱动运转时,箱体内部的润滑油会产 生缓慢向箱体外渗出的趋势,密封槽起到阻挡润滑油直接向箱体外渗透的作用。被阻挡的 润滑油在密封槽内沉积,并顺利地通过垂直孔流往倾斜凹陷,再回流到箱体内,不会积聚在 密封槽内。尤其是,在齿轮旋转的过程中,由于箱体内空气随大齿轮旋转流动,因此箱体位 于大齿轮孔下部的倾斜凹陷成为负压空腔,而密封槽内则形成相对正压腔,结果密封槽内 沉积的润滑油除了自重回流之外,实际上通过垂直孔被迅速吸回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回 流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增强了密封槽的密封性。 加工垂直孔时,将齿轮箱体固定在钻床上,对准最低的钻孔位置钻孔即可,在普通 立式钻床上便可完成,无须工装。从图5可以看出,由于是钻孔,没有破坏密封槽的连续性, 所以其密封效果得到了切实保证。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回流孔并非必须是垂直 的,孔的形状也不限于圆柱孔,凹陷的形状可以根据箱体形状以及铸造工艺修改。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减速齿轮箱,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齿轮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侧制有大齿轮轴孔;所述大齿轮轴孔整体呈阶梯状,内段孔径大于外段孔径;所述内段和外段中分别制有与大齿轮轴对应结构形成密封迷宫的至少两道密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位于大齿轮孔下部形成朝箱体内向下倾斜的凹陷,所述凹陷的最深处抵达大齿轮孔最外密封槽的下方;所述各密封槽的低处制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凹陷连通的回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生王东道梅雪清王若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朗锐东洋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