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窑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105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5
本技术提供竖窑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的外侧下端设置有支撑架,外壳下表面开设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管,外壳上表面开设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管,外壳的前侧面上侧设置有出液管,外壳的前侧面下侧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与进液管的内部均串联有电磁阀三,外壳的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换热模块。通过本技术所述的竖窑换热器,通过蛇形管组增长介质在外壳内流流动的时间,通过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增长热风与蛇形管组接触的时间,可以对热风进行快速稳定的换热,提高换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竖窑,特别涉及竖窑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竖窑是指由具有垂直轴线的钢外壳和耐火砖内衬组成的一种立式连续式窑炉,也按三带划分,用于烧制块状散料,通常使用液体或固体燃料,热效率高于隧道窑,目前在国内耐火材料行业使用广泛。现有的竖窑换热器,通过将竖窑出来的热风通入竖窑换热器内,由竖窑换热器内换热管对热风进行换热,实现对竖窑换热,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热风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较短,使得对热风的换热效率略低,造成热量的浪费。

2、例如,公告号为cn 203824355 u的技术公开了换热器,包括溶剂混合物入口,换热器主体和溶剂混合物出口,换热器主体左侧为溶剂混合物入口,换热器主体右侧下端为溶剂混合物出口,其特征是换热器主体由内腔和~根溶剂混合物通道组,由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换热器内的换热管对通入换热器的热风进行换热,热风与换热器内的换热管的外弧面接触,由换热器内的换热管内的介质实现对热风的换热,但是由于热风在换热器内移动的距离有限,使得热风与换热管接触的时间较短,换热管对热风的换热效率略低,造成热量的浪费。

r/>

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竖窑换热器,包括外壳(101),所述外壳(101)的外侧下端设置有支撑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下表面开设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管(105),外壳(101)上表面开设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管(106),外壳(101)的前侧面上侧设置有出液管(111),外壳(101)的前侧面下侧设置有进液管(109),出液管(111)与进液管(109)的内部均串联有电磁阀三(110),所述外壳(101)的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换热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05)的内部串联有电磁阀一(107),进风管(106)的内部串联有电磁阀二(108)...

【技术特征摘要】

1.竖窑换热器,包括外壳(101),所述外壳(101)的外侧下端设置有支撑架(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下表面开设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管(105),外壳(101)上表面开设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管(106),外壳(101)的前侧面上侧设置有出液管(111),外壳(101)的前侧面下侧设置有进液管(109),出液管(111)与进液管(109)的内部均串联有电磁阀三(110),所述外壳(101)的内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换热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05)的内部串联有电磁阀一(107),进风管(106)的内部串联有电磁阀二(1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通过抱箍固定在外壳(101)内部的蛇形管组(201),蛇形管组(201)的进液端与进液管(109)相连通,蛇形管组(201)的出液端与出液管(111)相连通,外壳(101)的左侧内壁焊接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流板一(202),外壳(101)的右侧内壁焊接固定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流板二(203),导流板一(202)与导流板二(203)之间交错设置,所述外壳(101)的内部上侧还设置有用于导风的导风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单元包括通过转轴(205)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凡胡细红余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市超鹏环保冶金原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