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多层ITO电阻膜和泡沫组成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21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多层ITO电阻膜和泡沫组成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单元结构呈中心对称的八层结构,从上到下由第一层至第八层和金属基底层依次堆叠而成;每一层包含介质板、胶膜和损耗层,所述介质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胶膜,损耗层通过胶膜粘合在介质板的上表面;所述损耗层呈方环形结构,其尺寸从上至下呈金字塔形排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分形结构的电磁吸波器无法实现在宽角域保持稳定的吸波性能;多层有损耗结构的电磁吸波器虽然可以实现超宽带吸波,但只关注S<subgt;11</subgt;<‑10dB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吸波器的单元周期为15mm,整体厚度为29.31mm,在电磁波正入射下,在1.9~40.4GHz频段内,S<subgt;11</subgt;<‑20dB,吸波率大于99%,相对带宽为182.03%;在0°~60°斜入射范围内,TE波和TM波分别在3.06~43GHz和3.6~43.1GHz频段的吸波率大于90%,相对带宽为173.4%和169.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吸收器,具体涉及一种由多层ito电阻膜和泡沫组成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军用武器装备以及重要民用设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错综复杂的实际场景对不同频段的电磁响应有着特殊指标要求,以上因素导致现存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问题愈加严重,已成为电磁领域亟须解决的难题。直到20世纪末,电磁超材料的出现给设计电磁吸波器带来了新的曙光。由于超材料具有吸波能力强、结构轻薄、调控灵活以及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使其在设计电磁吸波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超材料吸波器的设计可以利用多种不同形状的金属元件构建多个谐振点实现扩展吸波宽带性能,但这些采用多层谐振结构的吸波器只是拓展了-10db的吸收带宽,然而-10db的吸波效果只能满足对于普通电磁系统的抗干扰要求,对于特殊的应用场景则需要更高吸收效率和更宽的吸波带宽,例如:极致隐身、高分辨成像、传感器和智能通信等。现有方法通过加载电阻元件或使用有损耗的吸波材料,可以实现高效的电磁能量吸收,但该方法存在加工成本昂贵、制备工艺复杂以及不可重复使用等缺点,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多层ITO电阻膜和泡沫组成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吸收器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器的单元周期p为15mm、整体厚度h为29.3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底层的材质为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为泡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的介电常数为1.06、损耗正切为0.0047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多层ito电阻膜和泡沫组成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该吸收器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器的单元周期p为15mm、整体厚度h为29.3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底层的材质为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为泡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的介电常数为1.06、损耗正切为0.0047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宽带电磁吸收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所述泡沫的厚度为2.83mm;第二层至第五层,所述泡沫的厚度均为2.82mm;第六层,所述泡沫的厚度为4.7mm;第七层,所述泡沫的厚度为2.5mm;第八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勋何庆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传媒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