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特别是涉及一种降解微塑料的合成菌群、复合菌剂及在复合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微塑料由于其难降解、难利用、分布广的特性,已成为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此外,微塑料在环境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微塑料依托其特殊的表面结构作为载体吸附环境中其他污染物,如除草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导致联合毒性效应和严重的复合生态污染。因此,研究传统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在与其他污染物(除草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共存条件下的降解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是未来环境保护和防治的重点。
2、目前研究多关注微生物对微塑料的降解作用,此方法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风险,主要是通过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大分子聚合物降解为小分子单体并进一步分解,生成的能量还可以有效供给微生物生长。然而,即使是从环境介质中特定筛选出的细菌,对于微塑料的降解效果仍然较为有限,降解率大约都在10%以内。而且,目前报道的微生物虽然可单独降解微塑料或除草剂,但暂未发现有同时能高效去除微塑料和其他污染物复合污染的菌株或菌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解微塑料的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B1和节杆菌(Arthrobacter sp.)S2;所述假单胞菌B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205,所述节杆菌S2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单胞菌B1和节杆菌S2的有效活菌数为1:1。
3.一种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菌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中所述合成菌群的OD600值≥1.0。
5.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解微塑料的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b1和节杆菌(arthrobacter sp.)s2;所述假单胞菌b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205,所述节杆菌s2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单胞菌b1和节杆菌s2的有效活菌数为1:1。
3.一种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菌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中所述合成菌群的od600值≥1.0。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菌群或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菌剂在复合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所述复合污染物包括:微塑料、除草剂、重金属和多环芳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塑料包括聚乙烯和/或聚丙烯;所述除草剂包括阿特拉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海燕,张玉潇,聂丽,刘轩,吕丽慧,张雨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