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可辅助内窥镜等器械在腔道内完成介入、检查、手术操作等任务。
技术介绍
1、人体自然腔道具有柔软、长曲折等特性,并且伴随组织的蠕动会进行不规则的滑动移位。因此,在经自然腔道手术中,存在器械与组织的相对关系不稳定、内窥镜视野差、器械在腔道内进镜困难等问题。随着球囊设计和制造在医学上的发展,并且凭借着其在介入治疗中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等人体自然腔道的医疗手术中。
2、但现有的医用球囊导管,仅采用正压膨胀的方式。在腔道中,这类球囊卡位性能差,需要将球囊膨胀到比原腔道更大尺寸,才实现球囊与腔道的卡接;但过度的涨大腔道易造成组织牵拉损伤,同时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球囊卡位性能差和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感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该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利用正压膨胀,负压吸附原理,保证球囊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在不过度膨胀球囊的情况下,维持了球囊与腔道的稳定关系。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的包括适形球囊、负压孔道、正压孔道及球囊导管,其中球囊导管上设有适形球囊,所述适形球囊分为适形内球囊及适形外球囊,所述适形内球囊与球囊导管之间为正压室,所述适形外球囊与适形内球囊之间为负压室,所述正压孔道的一端与正压介质提供装置相连,所述正压孔道的另一端与正压室相连通,所述负压孔道的一端与
4、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至少一组的支撑凸起,每组支撑凸起为两个条状凸起,相互平行且留有间隙,所述负压孔对应适形内球囊的位置位于一组两个支撑凸起之间或位于一组两个支撑凸起的外侧。
5、所述支撑凸起的外表面与适形外球囊的内表面相连,每组两个支撑凸起之间的间隙为独立的空间,并作为所述负压室与负压孔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或每组两个支撑凸起的一端与适形外球囊的一端抵接,每组两个支撑凸起的另一端与适形外球囊的另一端之间留有间距,每组两个支撑凸起之间的间隙为负压室的一部分。
6、所述支撑结构为环状、包围在适形内球囊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适形外球囊的内表面相连,所述支撑结构对应负压孔的位置沿轴向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为独立的空间,并作为所述负压室与负压孔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负压孔对应适形内球囊的位置位于沟槽内。
7、所述支撑结构为多组沿适形内球囊外表面圆周方向均布的柱状凸起,每组的柱状凸起有多个,沿所述适形内球囊的轴向设置;各所述柱状凸起的外端面分别与适形外球囊的内表面相连;所述负压孔靠近柱状凸起开设。
8、所述负压孔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负压孔道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负压孔道上设有控制开关及传感器。
9、所述正压孔道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正压孔道上设有控制开关及传感器,所述正压孔道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判断适形球囊膨胀程度的指示球囊。
10、所述适形球囊导管在使用时,内窥镜由所述适形球囊导管中的球囊导管内穿过,所述内窥镜上的适形球囊导管为一个或多个。
11、当所述内窥镜上的适形球囊导管为多个时,各所述适形球囊导管具有各自独立的球囊导管,或各所述适形球囊导管共用一个球囊导管。
12、所述适形球囊导管与内窥镜同轴设置,所述适形球囊导管中的球囊导管与内窥镜相对固定或与内窥镜能够相对移动。
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4、1.本专利技术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针对腔道的蠕动特性造成的环境不稳定等问题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地避免蠕动造成的球囊不规则的滑动位移;避免了在腔道中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同时能够支撑起组织进一步的提供稳定的腔道环境,改善腔道的视野,便于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
15、2.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层次化,收缩性强,良好顺应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不会给患者带来因球囊过大牵拉组织而造成的疼痛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适形球囊(1)、负压孔道(3)、正压孔道(4)及球囊导管(7),其中球囊导管(7)上设有适形球囊(1),所述适形球囊(1)分为适形内球囊(102)及适形外球囊(101),所述适形内球囊(102)与球囊导管(7)之间为正压室(5),所述适形外球囊(101)与适形内球囊(102)之间为负压室(6),所述正压孔道(4)的一端与正压介质提供装置相连,所述正压孔道(4)的另一端与正压室(5)相连通,所述负压孔道(3)的一端与负压介质提供装置相连,所述负压孔道(3)的另一端与负压室(6)相连通;所述适形内球囊(102)的外表面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适形外球囊(101)上开设有与负压室(6)连通的负压孔(2);所述正压介质提供装置通过正压孔道(4)向正压室(5)注入正压介质,注入正压介质的所述正压室(5)膨胀,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将适形外球囊(101)与腔道内壁适形贴合,所述负压介质提供装置通过负压孔道(3)、负压室(6)、负压孔(2)对腔道内壁进行吸附,与所述负压孔(2)对应的腔道内壁吸附在适形外球囊(101)上,进而在腔道内形成相对稳定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至少一组的支撑凸起(9),每组支撑凸起(9)为两个条状凸起,相互平行且留有间隙,所述负压孔(2)对应适形内球囊(102)的位置位于一组两个支撑凸起(9)之间或位于一组两个支撑凸起(9)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9)的外表面与适形外球囊(101)的内表面相连,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之间的间隙为独立的空间,并作为所述负压室(6)与负压孔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或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的一端与适形外球囊(101)的一端抵接,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的另一端与适形外球囊(101)的另一端之间留有间距,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之间的间隙为负压室(6)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环状、包围在适形内球囊(102)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适形外球囊(101)的内表面相连,所述支撑结构对应负压孔(2)的位置沿轴向开设有沟槽(10),所述沟槽(10)为独立的空间,并作为所述负压室(6)与负压孔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负压孔(2)对应适形内球囊(102)的位置位于沟槽(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多组沿适形内球囊(102)外表面圆周方向均布的柱状凸起(11),每组的柱状凸起(11)有多个,沿所述适形内球囊(102)的轴向设置;各所述柱状凸起(11)的外端面分别与适形外球囊(101)的内表面相连;所述负压孔(2)靠近柱状凸起(11)开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孔(2)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负压孔道(3)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负压孔道(3)上设有控制开关及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孔道(4)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正压孔道(4)上设有控制开关及传感器,所述正压孔道(4)的一端还设有用于判断适形球囊(1)膨胀程度的指示球囊(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形球囊导管在使用时,内窥镜由所述适形球囊导管中的球囊导管(7)内穿过,所述内窥镜上的适形球囊导管为一个或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窥镜上的适形球囊导管为多个时,各所述适形球囊导管具有各自独立的球囊导管(7),或各所述适形球囊导管共用一个球囊导管(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形球囊导管与内窥镜同轴设置,所述适形球囊导管中的球囊导管(7)与内窥镜相对固定或与内窥镜能够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适形球囊(1)、负压孔道(3)、正压孔道(4)及球囊导管(7),其中球囊导管(7)上设有适形球囊(1),所述适形球囊(1)分为适形内球囊(102)及适形外球囊(101),所述适形内球囊(102)与球囊导管(7)之间为正压室(5),所述适形外球囊(101)与适形内球囊(102)之间为负压室(6),所述正压孔道(4)的一端与正压介质提供装置相连,所述正压孔道(4)的另一端与正压室(5)相连通,所述负压孔道(3)的一端与负压介质提供装置相连,所述负压孔道(3)的另一端与负压室(6)相连通;所述适形内球囊(102)的外表面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适形外球囊(101)上开设有与负压室(6)连通的负压孔(2);所述正压介质提供装置通过正压孔道(4)向正压室(5)注入正压介质,注入正压介质的所述正压室(5)膨胀,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将适形外球囊(101)与腔道内壁适形贴合,所述负压介质提供装置通过负压孔道(3)、负压室(6)、负压孔(2)对腔道内壁进行吸附,与所述负压孔(2)对应的腔道内壁吸附在适形外球囊(101)上,进而在腔道内形成相对稳定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至少一组的支撑凸起(9),每组支撑凸起(9)为两个条状凸起,相互平行且留有间隙,所述负压孔(2)对应适形内球囊(102)的位置位于一组两个支撑凸起(9)之间或位于一组两个支撑凸起(9)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次化正负压驱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9)的外表面与适形外球囊(101)的内表面相连,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之间的间隙为独立的空间,并作为所述负压室(6)与负压孔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或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的一端与适形外球囊(101)的一端抵接,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的另一端与适形外球囊(101)的另一端之间留有间距,每组两个支撑凸起(9)之间的间隙为负压室(6)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邓伟权,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