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磨削方法及晶圆技术

技术编号:422397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晶圆磨削方法及晶圆,晶圆磨削方法包括以下固定晶圆和磨削晶圆;磨削晶圆时,磨具转动并进给磨削,磨具进给过程中,至少一部分进给路径包括沿第一方向的进给,以及同时沿第二方向的进给,所述第一方向为晶圆的轴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晶圆的一径向;磨具进给被配置为:磨削后形成的环形凸起,位于靠近径向内侧的区域的厚度渐变,且沿径向向靠近晶圆的中心,所述厚度逐渐变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磨削方法所切割形成的环形凸起,有利于改善减薄后的晶圆的力学性能,在磨削工艺过程、人工手持以及运输过程等场景中,可降低晶圆的碎片率,改善边缘作用力下导致的晶圆隐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特别涉及一种晶圆磨削方法及晶圆


技术介绍

1、半导体
中,晶圆减薄属于半导体加工的后道工序,减薄后的芯片的体积更小,可以适应更薄的封装设计。减薄后的晶圆具有更短的热扩散路径和较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助于将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更快,更有效地传递出去。

2、当晶圆进行减薄后,晶圆中部的区域厚度变小,晶圆边缘未减薄,形成了环形凸起,以保证晶圆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3、机械磨削属于晶圆减薄的常用手段,其通过物理摩擦力去除晶圆表面的材料。磨削通常使用高速旋转的磨具接触晶圆表面,并用纯水作为冷却液和润滑剂,以达到减薄的目的。

4、现有的磨削方式一般是通过磨具沿晶圆的轴向方向进给,即垂直于晶圆的方向进给,该进给方式使得减薄区域与环形凸起之间为直角。即环形凸起与减薄区域连接处的厚度突变,这导致环形凸起的支撑力较差,磕碰受力容易导致环形凸起与减薄区域交界处隐裂,而且该直角式磨削方式,对环形凸起的宽度具有一定要求;而且也容易使得后续制程工艺因为直角交界,环形凸起无法贴晶圆的底部产生空隙导致报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的进给被配置为:沿所述径向向靠近晶圆的中心的方向进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磨具的进给路径至少一部分为曲线,以使得环形凸起的内周壁与中心减薄区域的表面弧形过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具的进给路径整体为曲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进给速度为匀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进给速度不匀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的进给被配置为:沿所述径向向靠近晶圆的中心的方向进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磨具的进给路径至少一部分为曲线,以使得环形凸起的内周壁与中心减薄区域的表面弧形过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具的进给路径整体为曲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圆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进给速度为匀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进给速度不匀速。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官志杨轩毅刘普然
申请(专利权)人: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