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及两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178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7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越野车用的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及两轮摩托车。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立管上连接有主梁管,主梁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向后下方延伸的左侧梁管和右侧梁管;左侧梁管上设有与主梁管的尾部连接的左侧管,右侧梁管上设有与主梁管的尾部连接的右侧管;左侧梁管、主梁管和左侧管及右侧梁管、主梁管和右侧管分别形成三角形结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连接强度更大的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及两轮摩托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越野车用的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及两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1、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结构,是摩托车一切部件的安装基础。一方面,前后轮、前后减震器、发动机、覆盖件等众多部件都是基于车架而安装,车架也为车轮提供安装位置,从而使整个车架支撑在车轮上。另一方面,摩托车车架还需要承担摩托车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颠簸振动及可能受到的冲击力,车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车架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对整车的参数和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车架结构的选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越野用的摩托车车架,因越野车一般都行驶于高低起伏、落差较大的路面,长时间在颠簸的道路上行驶,要求越野摩托车车架的受力结构更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2、目前,国内外的卧式发动机的固定方式,都是靠车架两边侧梁管与发动机吊装通过打螺栓固定,中间大部分连接件都是用螺栓单独与车架或发动机连接,车架与发动机直接接触连接少,造成的震动过大;并且,目前车架侧梁管吊装发动机只靠两根侧梁管,即整体发动机全靠侧梁管受力,同时侧梁管受力单薄、强度不够,侧梁管与主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上连接有主梁管,所述主梁管包括上主梁管(21)和下主梁管(22),所述上主梁管(21)和所述下主梁管(22)之间通过梁管加强板(6)固定连接;所述主梁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向后下方延伸的左侧梁管(31)和右侧梁管(32);所述左侧梁管(31)上设有与所述主梁管的尾部连接的左侧管(41),所述右侧梁管(32)上设有与主梁管的尾部连接的右侧管(42);所述左侧梁管(31)、主梁管和左侧管(41)及所述右侧梁管(32)、主梁管和右侧管(42)分别形成三角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1),所述立管(1)上连接有主梁管,所述主梁管包括上主梁管(21)和下主梁管(22),所述上主梁管(21)和所述下主梁管(22)之间通过梁管加强板(6)固定连接;所述主梁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向后下方延伸的左侧梁管(31)和右侧梁管(32);所述左侧梁管(31)上设有与所述主梁管的尾部连接的左侧管(41),所述右侧梁管(32)上设有与主梁管的尾部连接的右侧管(42);所述左侧梁管(31)、主梁管和左侧管(41)及所述右侧梁管(32)、主梁管和右侧管(42)分别形成三角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管的尾部固定有减震座(5),所述左侧管(41)和所述右侧管(42)均与所述减震座(5)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梁管(31)的底端连接有左脚踏座(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峻驰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