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材料生产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101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温材料生产用模具,通过第一冷却管道、第二冷却管道,将浇注模具设置为导热材料构成,在冷却液流过涡状的第一冷却管道的时候带走热量,膨胀腔内靠近浇注模具的区域内的气体首先被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带动第一滑动活塞发生滑动,第一滑动活塞在滑动时对外输出动力,随着第一滑动活塞的滑动,工作气体被冷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压力减小,此时第一滑动活塞回复至初始位置,在膨胀腔对外做功时,带动飞轮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对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流速进行调整,有利于节约能源,使得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热量转化为动能使用,在模具设备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设备,尤其是一种高温材料生产用模具


技术介绍

1、在模具生产使用过程中,将注塑材料加热熔融后通过压力注射入模具中,从而在模具的模腔中形成一定形状的产品,现有的模具在注塑生产流体之后,尤其是对于一些高温使用环境中的模具,高温环境会对模具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造成一定损伤,例如,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模具表面出现龟裂、开裂的情况,影响模具的寿命和使用效果,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维修费用,而且也会影响生产进度,同时在高温下,模具表面长期与毛坯接触,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过度回火而被软化,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发生塑性变形或者塌陷。

2、目前对于模具的冷却一般通过自然等待或通过冷却液对模具进行冷却,需要在模具合模之后,通过人工启动循环水泵进行散热处理,但是此种冷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冷却效率低,冷却时通过冷却液的流动来带走模具内的热量,热量交换的方式单一,散热时间较长;2,不能够对高温环境下产生的热量进行利用,目前高温材料在冷却过程中大量热量散失在外界环境中,如果可以加以利用,可以节省能源,有利于环保要求;3,通过传感器监测模具内的材料温度在高温使用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温材料生产用模具,包括两个可相互贴合的浇注模具(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浇注模具(1)的相对端开设有浇注腔(2),所述浇注模具(1)均由导热材料构成,所述浇注模具(1)内部开设有第一冷却管道(3),所述浇注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膨胀腔(4),所述膨胀腔(4)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滑动活塞(5),所述第一滑动活塞(5)可在膨胀腔(4)内滑动,所述膨胀腔(4)的顶部直径大于其底部直径,所述第一滑动活塞(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杆(6),所述第一滑动杆(6)的上端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7)的上端设置有飞轮(8),所述飞轮(8)的一侧同轴设置有连接筒(9),所述连接筒...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温材料生产用模具,包括两个可相互贴合的浇注模具(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浇注模具(1)的相对端开设有浇注腔(2),所述浇注模具(1)均由导热材料构成,所述浇注模具(1)内部开设有第一冷却管道(3),所述浇注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膨胀腔(4),所述膨胀腔(4)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滑动活塞(5),所述第一滑动活塞(5)可在膨胀腔(4)内滑动,所述膨胀腔(4)的顶部直径大于其底部直径,所述第一滑动活塞(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杆(6),所述第一滑动杆(6)的上端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7)的上端设置有飞轮(8),所述飞轮(8)的一侧同轴设置有连接筒(9),所述连接筒(9)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其周向均布的流通孔(10),所述连接筒(9)的外侧设置有流通腔(11),所述流通孔(10)位于流通腔(11)内,所述膨胀腔(4)的上侧设置有散热腔(12),所述散热腔(12)内设置有冷却腔(13),所述第一连杆(7)的上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14),所述第二连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杆(15),所述冷却腔(13)内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二滑动活塞(16),所述第二滑动杆(15)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活塞(1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活塞(16)可在冷却腔(13)内滑动,所述冷却腔(13)与膨胀腔(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材料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9)的外侧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艳芹郑智飞种志超任向阳陈鑫栋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