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减震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024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一种能够简化用于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的结构的新型减震器。减震器具有:第一摩擦元件,设置为能够与第二旋转元件一体地绕旋转中心旋转,具有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五面相对于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一面位于轴向的一方向侧,所述第六面相对于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三面位于一方向侧;第二摩擦元件,设置为能够与第二旋转元件一体地绕旋转中心旋转,具有第七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七面相对于第二面位于另一方向侧且能够在第二面上进行滑动,所述第八面相对于第四面位于另一方向侧且能够在第四面上进行滑动;以及第三弹性元件,介于第一摩擦元件和第二摩擦元件中的一方的摩擦元件与壁部之间,使第一面和第五面相互推压,并且使第二面和第七面相互推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减震器,具有: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第三旋转元件、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用构件(摩擦元件及碟形弹簧)、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用构件(摩擦元件及碟形弹簧)(专利文献1)。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8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这种减震器利用各自的定位用构件进行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以及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因此,存在部件件数多且结构复杂的问题。

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之一在于,得到例如能够简化用于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的结构的新型减震器。

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具有:

6、第一旋转元件,设置为能够绕旋转中心旋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向上的一方向,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一方向侧且朝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另一方向;

7、第二旋转元件,设置为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8、第三旋转元件,设置为能够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壁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所述第四面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壁部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9、第一弹性元件,介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三旋转元件之间,并在所述旋转中心的周向上弹性地伸缩;

10、第二弹性元件,介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所述第三旋转元件之间,并在所述旋转中心的周向上弹性地伸缩;

11、第一摩擦元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一体地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具有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五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一方向侧且能够在所述第一面上进行滑动,所述第六面相对于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一方向侧且能够在所述第三面上进行滑动;

12、第二摩擦元件,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一体地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具有第七面和第八面,所述第七面相对于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另一方向侧且能够在所述第二面上进行滑动,所述第八面相对于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另一方向侧且能够在所述第四面上进行滑动;以及

13、第三弹性元件,介于所述第一摩擦元件和所述第二摩擦元件中的一方的摩擦元件与所述壁部之间,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五面相互推压,并且使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七面相互推压。

14、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三弹性元件通过使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一面和第一摩擦元件的第五面相互推压,并且使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二面和第二摩擦元件的第七面相互推压,从而第一面与第五面接触,第二面与第七面接触。由此,进行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的轴向的相对定位。另外,通过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三面与第一摩擦元件的第六面在轴向上接触或者第三旋转元件的第四面与第二摩擦元件的第八面在轴向上接触,从而进行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的相对定位。即,在上述结构中,第一摩擦元件、第二摩擦元件以及第三弹性元件通用于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和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与未将第一摩擦元件、第二摩擦元件以及第三弹性元件通用于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和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用于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的结构的部件件数。因此,能够简化用于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定位的结构。

15、在所述减震器中,例如,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具有:第一端部,与所述壁部接触;以及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摩擦元件和所述第二摩擦元件中的所述一方接触。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五面及所述第七面在所述轴向上排列。

16、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三弹性元件的第二端部与第一面、第二面、第五面以及第七面在轴向上排列,因此,容易使第一面与第五面的面压和第二面与第七面的面压均匀化。因此,能够使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之间的摩擦扭矩(具体而言,第一摩擦元件和第二摩擦元件与第二旋转元件之间的摩擦扭矩)稳定化。

17、在所述减震器中,例如,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进行所述第一摩擦元件的所述旋转中心的径向的定位和所述第二摩擦元件的所述径向的定位。

18、根据这样的结构,相较于第一摩擦元件与第二摩擦元件的径向的定位是不同的构件时的结构,提高了第一摩擦元件与第二摩擦元件的径向的相对位置精度。

19、在所述减震器中,例如,在所述第一摩擦元件和所述第二摩擦元件中的所述一方的摩擦元件上,设置有从该一方的摩擦元件的所述壁部侧的面向远离所述壁部的方向凹陷且所述第三弹性元件进入的凹部。

20、根据这样的结构,与未设置有凹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减震器的轴向的厚度变薄。

21、所述减震器例如能够在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六面之间有间隙的状态和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六面接触的状态之间变化,并且能够在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八面之间有间隙的状态和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八面接触的状态之间变化。

22、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三面与第一摩擦元件的第六面在轴向上接触或者第三旋转元件的第四面与第二摩擦元件的第八面在轴向上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三旋转元件的轴向的相对定位。

23、在所述减震器中,例如,所述第一摩擦元件具有朝向所述径向的外方的第九面,所述第二摩擦元件具有朝向所述径向的外方的第十面,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具有:第一内周部,与所述第九面接触而进行所述第一摩擦元件的所述径向的定位;和第二内周部,与所述第十面接触而进行所述第二摩擦元件的所述径向的定位。

24、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一内周部和第二内周部,能够进行第一摩擦元件和第二摩擦元件的径向的定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减震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中,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冈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