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复合纳米净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8501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既属于治理核工业和放射性化学工业排放污水的处理方法,也属于清除天然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系列以不同形貌的生霉菌为基体,以不同纳米形状(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纳米管)的各种金属纳米材料(钛、铝、铁等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改性材料,能有效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复合纳米净水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微生物对周围环境物质的吸附作用,将纳米料子材料附着在微生物细胞表面,从而显著提高其吸附除污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既属于治理核工业和放射性化学工业排放污水的处理方法,也属于清除天然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系列以不同形貌的生霉菌为 基体,以不同纳米形状(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纳米管)的各种金属纳米材料(钛、铝、铁等 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改性材料,能有效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复合纳米净水 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核能体积小,能量大,污染少,储量丰富,成本低的特点使其在能源危机的今天越 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核能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带来的放射性污染也日益严重。放射性污染 是由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 向海洋投弃的放射性废物,核爆炸降落到水体的散落物,核动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开 采、提炼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其中水体中的放射性 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以进入生物体蓄积起来,还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 集并对人体产生内照射伤害,引起癌变。 我国2006年新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新修订了放射性物质浓度的水质检测限值,相关的放射性物质水质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水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下:a)将16~20克蛋白胨、20~25克葡萄糖、12.5~15.0克琼脂加入到1000毫升蒸馏水中,均匀搅拌、加热至沸腾,煮沸20~30分钟,使得所添加的有机物完全溶解在水中并同时消毒;再向85~95℃稍微冷却的固态营养介质中加入5~8克甘油,然后在无菌室中将18~36克固态营养介质注入到塑料培养皿中;b)将菌种配制50~100CFU/ml的菌液,在无菌条件下在上述固态培养基中接种菌种,每个塑料培养皿加2~4ml菌液,培养周期为72~80小时,培养温度为37~38℃。c)将9~20纳米粒子与25毫升质量分数为0.05~0.1%柠檬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炜丘比克马克西姆陈海峰李爽牛晓薇周亮韩旭郑天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