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晓义专利>正文

一种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666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内部流体通道,内部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和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并在流体吸入口处设置吹气发动机,在流体喷出口处设置负压发生器,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吹气发动机将流体从流体吸入口吹向壳体表面和内部流体通道,负压发生器将吹气发动机吹出的流体吸入并从流体喷出口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壳体前、后端分别设有吹气发动机和负压发生器,运动时,在壳体的外表面和内部流体通道中形成两层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其流体运动速度已快过运动体的运动速度,使得运动装置的壳体上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流体产生极大气压差,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升力和动力来源,只用很少动力就能推动运动装置快速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装置,具体是涉及到大气中的飞行器、地面交通工具,水体 中的船舶、潜艇。
技术介绍
自从由动力推动在流体中运动的各种运动体出现以来,火车、汽车、船舶、飞行 器已有100-200年历史,百年来运动理论没有根本性变化和突破,单靠改进百年来的 理论和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在流体中的各种运动结构 及方法,寻找一种新的升力来源和动力来源,提高运动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在流体中快速运动的运动装置,改 变运动装置表面的流体运动状态,减少流体阻力,从而具有更大的升力来源和动力来 源及更高的推进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这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这种运动装置的特点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吹气发动机和负压发生器,所述吹气 发动机将运动装置运动前方的流体吸入并吹向壳体表面,所述负压发生器将吹气发动 机吹出的流体吸入并从运动装置运动后方喷出。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部流体通道,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和 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所述吹气发动机设置在流体吸入口处,所述负压发生器设置在 流体喷出口处,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吹气发动机还将流体从流体吸入口吸入内部流 体通道,负压发生器还将内部流体通道内流体从流体喷出口喷出。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至少部分内部流体通道由内壳和外壳间的间隔形成, 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导入口和/或环形窗与外界流体相通,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 负压发生器还将壳体表面的流体经导入口和/或环形窗吸入内部流体通道,再从流体喷 出口喷出,且流体在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的路径长度等于或长于在对应外壳表面上的路 径长度。所述吹气发动机为离心机、螺旋桨、风扇、涡扇发动机或吸水马达。 所述负压发生器为风扇、涡扇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或吸水马达。3所述环形窗为进气角度和进气量可以调节的环形窗。有复数个流体吸入口分布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数个流体吸入口与所述内部流体 通道相通,有复数个流体喷出口分布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数个流体喷出口与所述内 部流体通道相通。所述流体喷出口为多个,并分别朝向各个方向。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内装有由流体驱动的发电机。所述运动装置为飞碟,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飞碟壳体的顶部,所述负压发生器位 于飞碟壳体的底部。所述运动装置为球形飞机,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球形飞机壳体的顶部,所述负压 发生器位于球形飞机壳体的底部。所述运动装置为飞行服,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飞行服壳体的前部,所述负压发生 器位于飞行服壳体后部的套筒内。所述运动装置为船舶,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包括内部气流通道和内部水流通道,所 述内部气流通道的流体喷出口处设有发动机,所述内部水流通道的流体吸入口处和流 体喷出口处各设有吸水马达。所述运动装置为飞行车,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飞行车壳体的前部,所述负压发生 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飞行车壳体的底部和尾部。所述运动装置为汽车,所述汽车的底部外壳上设有导入口与内部流体通道连通。本专利技术中,将运动装置在流体中运动时迎面撞上的正向压力最大的流体阻力通过 前后相通的内部流体通道把正向流体阻力引向后端以及通过内部流体通道四周与外壳 相通的各个导入口将四周流体阻力引向后端,再作为正向的动力从后端流体喷出口以 大于运动装置的运动速度强烈喷出,反作用力帮助推动运动装置前进,这样就实现了 阻力变动力的结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用动力来吸进前面阻力,然后再从喷出口强烈喷出。进一步,使运动 装置壳体表面上至少有一层高速流动的紧贴外壳运动的流体层,其运动速度大于运动 体的运动速度,此时等同于运动装置产生的一切阻力,就不重要了。动力部分不需要 推动整个运动装置,只要加快壳体上和流体通道内流体快速运动,从而通过各导入口 形成流体通道内和外壳上快速流动的又彼此连通的流体层,或在外壳上至少有一层高 速流动的流体层,其运动速度超过运动体的运动速度,从而在外壳上形成相对负压区, 与周围流体形成极大气压差,产生很大的升力和动力来源,从而以极小的能量来推动还动装置返动。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 在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的前方装设有吸气和吹气功能的吹气发动机,如涡扇发动 机或喷气发动机等,在运动装置运动的后端也有吸气和吹气的负压发生器,后端马达 功率大于前端,由于前端吹气发动机把运动方向前的流体阻力吸入后使得前方形成相对负压区,便于运动体运动,再把吸入的流体以快过运动体速度喷在运动体壳体表面 上,由于壳体上有不少于一个导入口或环形窗和内部流体通道相通,由此形成在壳体 内、外至少一层紧贴壳体表面上的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它的运动速度已快过运动体的 运动速度,此时再通过后端负压发生器巨大的吸力再次加快了运动体壳体表面流体的 流速,并把前方马达喷向壳体上的流体,及四周壳体上高速流动的流体及壳体外周围 流体阻力统统吸入。由于在内部流体通道内吸气产生的流速远快于吹气产生的流体流 速,并在壳体上形成至少一层远快于运动体的流体层,在壳体上形成相对负压区,与 周围流体形成极大气压差,由此产生很大的升力和动力来源,使运动体在阻力很小的 状态中运动。2. 紧贴壳体上薄薄一层高速运动的流体层,当它的运动速度快于运动体速度时, 使得等同运动体速度产生的各种厚厚的流体阻力瞬间撞到薄薄的流体层时自然避开, 只能围绕运动体周围而形不成阻力,壳体上流体层速度越快,运动体产生的流体阻力 就越小,最后运动体后端的流体喷出口把前端及壳体四周的流体层的各种流体阻力统 统作为动力来源,以大于运动体速度高速喷出,来推动运动体行驶,这种正向的高速 流动的推动力的直接来源,却是前端正向的流体阻力,和四周侧向的流体阻力,通过 内部流体通道使运动体获得足够多的动力来推动运动体运动,所以这是一种把阻力变 为动力的装置,为流体中运动的运动体找到一种全新的方法。3.以上所述的运动装置的主体结构和方法,适合各种流体中、在各种动力推动下 的运动体,如用于飞行器,就可制造不用机翼的各种飞行器,改变了百年来的飞行器 机翼上面为抛物曲面,下面为平面而产生升力的结构,并可制造飞碟及各种新一代的 飞机;用于潜艇和轮船,改变了百年来用螺旋桨推动在水中运动的各种船艇;用于汽 车可改变汽车产生百年来升力阻力只能依靠增加底盘重量(底盘重量约占车体重量 40%左右),来保持行驶中的稳定性,以及靠极大的能耗来推动汽车行驶的状态,从而 产生新一代消除升力和尾后负压力阻力,以及把运动阻力转化和部分转化为动力的节 能汽车。 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飞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是流体喷出口的结构示意图3是实施例2的飞碟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球形飞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飞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飞行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仰视图; 图10是图8的后视图; 图11是一种飞行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一种飞碟,如图1、图2所示,飞碟壳体l的整体形状为上下两个盘面相扣的形状, 包括外壳2和内壳3,在外壳2和内壳3之间一定距离的空间形成内部流体通道4,内 部流体通道4分为设置在上壳体5内的上部流体通道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吹气发动机和负压发生器,所述吹气发动机将运动装置运动前方的流体吸入并吹向壳体表面,所述负压发生器将吹气发动机吹出的流体吸入并从运动装置运动后方喷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义
申请(专利权)人:朱晓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