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荣全专利>正文

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6548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木材资源浪费、施工工期较长等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对主梁和/或次梁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可拆卸地连接交叉设置的主梁和次梁的主次梁接头,次梁位于主梁下方;中部呈“U”形架且可拆卸地设在支撑杆上端的梁卡具;设在次梁上的建筑顶板;纵截面呈“U”形设在梁卡具“U”形架内的梁模板。能够完成梁和模块的一体浇注,强度较高,通过主梁和次梁的设置,节约大量支撑杆;由于主梁位于次梁上,模板设在次梁上,在混凝土未完全固化时,松开主次梁托架以及次梁,使次梁及模板能再次利用,而主梁在支撑杆的作用下可继续对未完全固化的混凝土进行撑抵,不影响施工进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建筑在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建筑顶板和梁模板成型。为 了撑抵浇筑成型过程中的建筑顶板和梁模板,通常采用大量的脚手架和木制的支撑木方。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对建筑顶板进行撑抵,但是这些支撑杆和建筑顶板及梁模板必须等混凝 土全部固化后才能拆卸,降低了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循环使用周期;并且由于每个建筑与 每个建筑的结构不同,因此一部分的模板、和支撑木方无法被再次使用,为此一个较大的工 程通常必须配置大量的建筑模板和支撑木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反复使用、节约木材,降 低施工成本的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包括 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用于对主梁和/或次梁起支撑作用; 主次梁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交叉设置的主梁和次梁,其中,所述次梁位于所述主梁 下方; 梁卡具,中部呈"U"形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 建筑顶板,设置在所述次梁上; 梁模板,由底板和两侧板组合构成,纵截面呈"U"形,设置在梁卡具"U"形架内。 其中,所述的梁卡具具体由横杆和两根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竖杆构成, 其中至少一根所述竖杆沿所述横杆滑动,两竖杆以及两竖杆之间的横杆部分构成"U"形架。 特别是,所述的竖杆底部向外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杆相适配的横向套管,套管与 所述竖杆之间设置有斜支撑杆,呈三角形支架,所述横杆套设于所述横向套管内,其中一个 套管内设置丝杆及与所述丝杆配合的丝套,所述丝杆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带动与其同侧设置 的三角形支架在所述横杆上移动,相对另一套管上设置有限定两竖杆横向间距的限位装 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装置具体为设置在所述套管和横杆上位置和大小一致的一 系列径向定位孔以及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插设置于其中的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主次梁接头具体为主次梁托架和设置在所述主次梁托架底部的次梁 环,所述的主次梁支架由一体设置的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立板构成,所 述立板上分别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主梁宽度相适配的槽,所述主梁设置在所 述槽内,所述底板向下设置有轴线与所述次梁长度方向一致的次梁环,所述主梁下端面向 下设置有方向与所述次梁环方向一致的主梁环,通过设在所述主梁环和次梁环内的可插拔 斜楔使所述次梁托架与所述主梁连接。 其中,所述的次梁环向内相对设置有突起,所述斜楔两侧面相对所述突起位置向内设置有凹陷,所述的凹陷形状与所述斜楔相对所述突起移动的轨迹一致。 特别是,所述的主次梁托架由主梁托架和次梁托架构成,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连接立柱;所述的次梁托架可拆卸的安装在连接立柱上,所述的次梁托架位于所述主梁托架下方并与所述主梁托架呈十字状交叉设置;所述的主梁托架和/或次梁托架由一体设置的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立板构成,所述主梁和/或次梁分别置于所述底板和两侧立板围置的空间内。 其中,所述主梁和次梁分别架设在所述主梁托架、次梁托架及主次梁托架上以后, 次梁上表面至主梁上表面的高度等于所述模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与主梁之间设置有主梁接头连接,所述的主梁接头具体为一体设置的底板和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两侧设置的立板构成,所述两立板之间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设置有限位突起,底板下端面向下设置有支撑管,所述主梁端部分别置于所述底板与两立板之间,主梁连接部底部设置与所述限位突起相适配并限定主梁与所述主梁接头之间相对移动的凹陷,所述支撑管插入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梁和次梁以及支撑杆分别设置有伸縮机构。 上述的结构,由于主梁和梁卡具设在支撑杆上,次梁通过主次梁接头设置在主梁下方,建筑顶板铺设在次梁上,梁模板支撑设置在梁卡具内,这样,根据具体需要通过在地面布置支撑杆的排列布局,能够任意组合梁模板和建筑顶板的位置关系,实现梁与模块一体浇注设置,整体强度更高,并且能够节约大量的支撑木方和建筑板模板;并且由于主梁位于次梁上,而模板设置在次梁之上,这样,可以在混凝土未完全固化时,松开主次梁托架以及次梁,使次梁以及次梁上的模板能够再次利用,部分梁卡具和支撑杆以及梁模板也能抽掉,而主梁以及其余未抽掉部分的梁卡具能在支撑杆的作用下则可继续对未完全固化的混凝土进行撑抵,而不影响施工进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梁卡具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建筑顶板支撑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主梁环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次梁支架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主梁连接头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的支撑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10所示,本技术的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包括 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4,用于对主梁1和次梁2起支撑作用; 主次梁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交叉设置的主梁和次梁,其中,所述次梁2位于所述主 梁l下方; 梁卡具9,中部呈"U"形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 建筑顶板100,设置在所述次梁2上; 梁模板200,由底板和两侧板组合构成,纵截面呈"U"形,设置在梁卡具"U"形架 内。 其中,所述的梁卡具9具体由横杆91和两根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竖杆 92、93构成,其中至少一根所述竖杆沿所述横杆滑动,两竖杆以及两竖杆之间的横杆部分构 成"U"形架。所述的竖杆92、93底部向外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杆相适配的横向套管94、95, 套管94与所述竖杆92设置有斜支撑杆96,套管95与所述竖杆93之间设置有斜支撑杆97, 均呈三角形支架,所述横杆91套设于所述横向套管94、95内,其中一个套管94内设置丝杆 98及与所述丝杆配合的丝套99 (图示为套管94,即在所述套管94上设内螺纹与所述丝杆 98相配合),所述丝杆97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带动与其同侧设置的三角形支架在所述横杆上 移动,相对另一套管95上设置有限定两竖杆横向间距的限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 装置具体为设置在所述套管和横杆上位置和大小一致的一系列径向定位孔以及定位销,所 述定位销穿插设置于其中的定位孔内。 上述的结构,当梁卡具支好后,通过旋转丝杆或通过选择定位销在横杆和套管上的定位孔的位置将梁卡具两竖杆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大于梁宽度(底模板与两侧模板厚度之和),将两侧模板和底模板放于梁卡具上调紧,所述限位装置用于较大距离的调整,丝杆用于微距调整。上述的结构,与顶板模板搭接,便于将梁模板内以及建筑顶板上的混凝土一体浇注,增强力混凝土梁的稳固性和强度,同时,简化了施工步骤,縮短了施工工期,大大减少了支撑杆和次梁以及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使用数量,减少了施工成本。 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如图3、4所示,所述的主次梁接头6具体为主次梁托架和设置在所述主次梁托架底部的次梁环62,所述的主次梁支架由一体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顶板和梁模板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次梁,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用于对主梁和/或次梁起支撑作用;主次梁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交叉设置的主梁和次梁,其中,所述次梁位于所述主梁下方;梁卡具,中部呈“U”形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建筑顶板,设置在所述次梁上;梁模板,由底板和两侧板组合构成,纵截面呈“U”形,设置在梁卡具“U”形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真群马荣全赵更生韩利龙
申请(专利权)人:马荣全赵更生欧真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