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后生元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459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27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后生元及其应用,所述后生元包括灭活布拉氏酵母菌体及其发酵代谢产物,所述的布拉氏酵母菌为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安‑15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4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生元能够显著增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增加H2、CH4等有益气体的产量,降低对人体有害的NH3、H2S的产气量,促进特定益生菌的生长并促使其产生更多的短链脂肪酸,很好地调节肠道菌群使其处于动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后生元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人体肠道中含有万余种微生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微生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在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有益微生物能够在肠道内形成一个保护屏障,抑制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梭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生长。一旦人体中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被破坏,菌群失调最终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因此,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对于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2、目前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药物、粪菌移植、益生菌或益生元等,饮食的干预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但这种影响缺乏长效性,一旦饮食习惯恢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便会恢复到干预前的状态;粪菌移植虽作为肠道菌群重建的有效手段,但过程复杂且有一定的伦理争议,而且具有可能传播供者体内病毒或致病菌的风险;相比之下,益生菌干预作为安全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的手段,其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目前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有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细菌型益生菌,真菌型益生菌鲜有研究。

3、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生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生元包括灭活布拉氏酵母菌体及其发酵代谢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生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拉氏酵母菌为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安-15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64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生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生元含有的多酚质量百分比≥3%。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生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菌种发酵培养后进行灭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生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生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生元包括灭活布拉氏酵母菌体及其发酵代谢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生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拉氏酵母菌为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安-15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64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生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生元含有的多酚质量百分比≥3%。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后生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菌种发酵培养后进行灭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生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灭活后干燥的步骤;优选的,干燥选自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

6.一种通过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后生元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后生元。

7.一种权利要求1-3或6任一项所述的后生元在制备调节肠道菌群食品、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生元增加了肠道菌群的短链脂肪酸产量,优选的,所述的短链脂肪酸选自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莹张彦刘乔陈智仙
申请(专利权)人: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