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11610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3-二氯苯甲醛、乙酰乙酸丙腈酯、3-氨基-2-丁烯酸甲酯混合进行一锅Hantzsch反应,然后加入碱催化剂脱除2-氰乙基制得关键中间体,关键中间体再与正丁酸氯甲酯进行反应,得到丁酸氯维地平粗产品,粗产品再经重结晶得到高纯度丁酸氯维地平。原料3-氨基-2-丁烯酸甲酯可由价格低廉的乙酰乙酸甲酯制备,原料乙酰乙酸丙腈酯可由双乙烯酮制备,所有原料合成均无需色谱分离纯化。通过一锅Hantzsch反应合成中间体,反应速度快,条件温和,工艺可靠性好,中间体纯度高。关键中间体与正丁酸氯甲酯的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操作简便,成本低,后处理无需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所得丁酸氯维地平纯度高于99.5%,适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丁酸氯维地平(Clevidipine butyrate)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使用范围最广。 抗高血压药物有很多种,包括利尿降压剂、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丁酸氯维地平是第四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物,能够选择性抑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松弛,血压降低。其结构如下式所示。它是近十年来国外首个静脉注射用的降压药物,适合在不适用或不希望使用口服制剂的情况下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血压升高治疗方面也有应用。丁酸氯维地平起效快,作用消除也快,可递增剂量精确地控制血压。与目前许多静脉注射经肾和(或)肝代谢的抗高血压药不同,其在血液和组织中代谢,因而不在体内蓄积。 涉及丁酸氯维地平的专利和文献有一些(WO2009/140527、WO2009/121031、WO2008/109343、WO2008/106659、WO2005/000217、WO2004/110375、WO2004/096217、WO2004/089416、WO2000/31035、WO1995/13066、WO1995/12578),主要还是制剂的配方。关于丁酸氯维地平原料药的合成主要有下面专利和文章(WO2000/31035、WO1995/13066、WO1995/1257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791等),报道的合成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专利WO1995/12578提到了多条合成丁酸氯维地平的路线,不过其专利的实施案例里只介绍了从(±)-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甲酸(中间体II)出发,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丁酸氯维地平的路线(如下式所示),该反应需要氮气保护,产物要通过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中间体II的合成及其它合成路线的反应和分离情况均未提及。 专利WO1995/13066也报道了从中间体II出发合成丁酸氯维地平,反应需要氮气保护,产物也要通过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未提及中间体II的合成。 专利WO2000/31035报道了从(±)-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羧酸丙腈酯(中间体IV)出发合成丁酸氯维地平,产品可以通过重结晶纯化。但未提及中间体IV的制备,且第二步酯化反应使用乙腈溶剂,环境毒性较大。 此外,也有几篇中间体IV的合成报道(Chem.Pharm.Bull.1994,42,1579;Chem.Pharm.Bull.1993,41,1049;Chem.Pharm.Bull.1993,41,108;JP 07126251等)。中间体IV可由三种原料一步直接合成(Method 1),也能通过三种原料分步合成(Method 2),不足之处是都要使用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不适合大量制备产品。 综上所述,目前丁酸氯维地平合成反应不易控制,杂质较多,产品多需要通过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不利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收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操作简便,适合工业生产的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将2,3-二氯苯甲醛、乙酰乙酸丙腈酯、3-氨基-2-丁烯酸甲酯混合进行一锅Hantzsch反应,然后加入碱催化剂脱除2-氰乙基制得关键中间体II(±)-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甲酸,关键中间体II再与正丁酸氯甲酯进行反应,反应液用乙酸乙酯和水处理后得到丁酸氯维地平粗产品,粗产品再经乙酸乙酯/石油醚、异丙醇/水或异丙醚/丙酮重结晶得到高纯度丁酸氯维地平III。 在上述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Hantzsch反应的溶剂为异丙醇,反应温度为20-180℃,反应时间为2-24h,随后加入碱催化剂脱除2-氰乙基,用二氯甲烷洗涤水相,水相缓慢加入磷酸,得到关键中间体(±)-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甲酸。 在上述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一锅Hantzsch反应还加入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或无机碱。有机碱优选为三乙胺或吡啶;所述无机碱优选为NaOH、KOH、CsOH、KHCO3、NaHCO3、K2CO3、Na2CO3或Cs2CO3。 在上述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中,水解脱2-氰乙基保护基所用碱催化剂为Bu4NF、Na2S、Ca(OH)2、NaOH、KOH、Ba(OH)2、Mg(OH)2或Sr(OH)2。 在上述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关键中间体与正丁酸氯甲酯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①原料3-氨基-2-丁烯酸甲酯可由价格低廉的化工原料乙酰乙酸甲酯很容易制备,原料乙酰乙酸丙腈酯可由化工原料双乙烯酮或5-乙酰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很容易制备。所涉及原料合成均无需制备色谱分离纯化。 ②中间体与正丁酸氯甲酯的反应,以往的专利或文献中有使用DMF为溶剂,N2保护下80℃反应18h,产品丁酸氯维地平(III)需经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才能得到符合制剂生产要求的原料药。采用色谱分离无法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本专利技术无N2保护,反应液用乙酸乙酯和水处理后得到粗产品III,III再经乙酸乙酯/石油醚(也可以是异丙醇/水、异丙醚/丙酮)重结晶而无需用制备色谱法纯化,即可得到合格的产品,纯度大于99.5%。本法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用下面的实施例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但它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1(±)-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甲酸(II)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二氯苯甲醛(175g,1mol),乙酰乙酸丙腈酯(160g,1.03mol)和3-氨基-2-丁烯酸甲酯(115g,1mol),异丙醇作溶剂,50℃反应12小时。减压脱除溶剂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水混合溶液,搅拌5h后再加入1L水,用二氯甲烷洗涤水相。水相缓慢加入300mL磷酸,有黄色沉淀生成,抽滤得固体273.2g,产率77%。IR(KBr,cm-1)3344,2950,1656,1477,1229,779.1H NMR(DMSO,ppm)δ=11.59(s,1H),8.81(s,1H),7.38-7.21(m,3H),5.30(s,1H),3.48(s,3H),2.23(s,3H),2.22(s,3H);13C NMR(DMSO,ppm)δ=168.46,167.27,149.09,145.82,144.89,131.35,129.61,129.51,128.02,127.92,102.34,101.03,50.39,38.35,18.07,18.04。 实施例2(±)-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羧酸甲基(丁酰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2,3-二氯苯甲醛、乙酰乙酸丙腈酯、3-氨基-2-丁烯酸甲酯混合进行一锅Hantzsch反应,然后加入碱催化剂脱除2-氰乙基制得关键中间体(±)-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甲酸,关键中间体再与正丁酸氯甲酯进行反应,反应液用乙酸乙酯和水处理后得到丁酸氯维地平粗产品,粗产品再经重结晶得到高纯度丁酸氯维地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桂黎逢权汤毅张霖泽高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广州中大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