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层位面拟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09368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层位面拟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输入及预处理;拟合区域确定;计算采样点的二次误差测度矩阵;将采样点分配给每个待调整的网格顶点;利用二次误差测度矩阵调整网格顶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层位面拟合方法,可以根据输入的采样点和断层面,对已重构的层位面进行变形,使得变形后的层位面更符合输入点的形状。相对于现有的网格变形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简便,速度快,可以较好地解决网格模型局部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和地质建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层位面拟合方法
技术介绍
三维网格可用来表示自由曲面,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等领域。随着扫描技术和重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型使用网格来表示。 地质曲面通常分为层位面和断层面,以三角网格来描述。层位面通常被断层面切分成若干个连通或不连通的层位面片。由于断层面的存在,层位面位于断层面附近的左右两部分几何上往往并不连续。如果重建算法是以整张层位面为单位重建,重建出来的三角网格曲面只能反映层位面的全局轮廓。对于更加精细的局部信息,特别是断层面对层位面的切分效果,还需要对层位面片在内边界区域进行拟合处理,也就是对部分与采样点形状不符的网格区域进行变形。 —个好的网格变形方法应当具备操作简单、变形结果符合用户期望的特点。早期主要的网格变形技术是自由变形技术,其算法简单,变形过程几何直观性强。但由于是逐顶点的操作,对于局部细节丰富的模型需要大量的人工调整。这类方法包括形状插值法、自由体变形法、基本骨骼变法、细节保持法等。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多分辨率的网格变形技术,克服了自由变形技术在局部细节编辑上的弱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二次误差测度的层位面拟合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输入及预处理输入的数据包括层位面和断层面以及层位面的初始采样点,层位面和断层面以三角网格表示;预处理包括层位面与断层面的交线的求取,定义层位面的内边界为层位面与断层面相交处的交线,层位面的外边界为其原来的边界,内边界是由于断层面切割或其它层位面穿刺而造成的,此类断层面和层位面统称为约束曲面,断层面切割层位面有四种类型,分别称为不完全切割、半完全切割-1、半完全切割-2、完全切割,针对以上四种类型应用网格求所有分配给它的n个采样点切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即D↑[2](v↓[i])=*(v↓[i]↑[T]A↓[j]v↓[i]...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杰武港山李素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