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09363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对地下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散至的空调水库进行冷却,采用热泵冷却系统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其中热泵冷却系统的蒸发器直接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热泵冷却系统的冷凝器串联有两组,第一组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组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对现有地下工程的通风和采用的有源中央空调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和装置。冷却装置在地下,装置的进、排风量很小的条件下,使地下工程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和装置,尤其是地下工程在通风受限条件下空调水库的冷却方法及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地下防护工程在设计时认为地下具有恒温条件,一般未给予空调的专项设 计;随着地下工程面积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由于使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的增加,导致工程内 空调热负荷急剧增大,发热量增大,地下工程的温度和湿度在夏季更会增加,工程内空调水 库温度上升很快,导致原有水库的补水量无法满足水库降温要求,使得工程内的空调系统 因冷却水温过高而无法正常运行。由于工程在地下,无法采用常规的地面冷却塔将空调水 库的冷凝热排出,必须通过地下通风系统将冷凝热排出。但由地下工程排风机房的进、排风 量很小,约为3000m3/100kw热量,一班的空调冷却塔(包括现有的蒸发冷却塔)没有办法 将工程内的冷凝热排出工程外;此外,工程内的排风机房还有其它电器设备,在夏季进入的 空气在工程内壁面结露,不允许直接进入新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和装置;尤其是对地下工 程的通风和采用的有源中央空调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和装置。在冷却装置在地下, 装置的进、排风量很小(约为3000m3/100kw热量)的条件下使地下工程内的相对湿度不超 过70%。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对地下工程内空调制 冷系统的冷凝热散至的空调水库进行冷却,采用热泵冷却系统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其中 热泵冷却系统的蒸发器直接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热泵冷却系统的冷凝器串联有两组,第 一组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组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 的进风口 ,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 。 风冷冷凝器采用水喷淋方式通过水的蒸发方式能够带走大量热量,风冷冷凝器采 用水喷淋方式通过水的蒸发方式能够带走大量热量,冷却器可以体积很小,甚至冷却器仍 建造在地下,给出一个出口带走大量热湿空气即可。当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工作时,空调系 统的冷凝热至于空调水库,为了不使空调水库温度上升,采用本专利技术将工程内的压縮机、冷 冻水泵、循环水泵、进、排风机启动,压縮机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首先送入风冷冷凝器,加 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该空气被排风机吸入蒸发冷凝器进行热湿交换,将热量排出工程外,同时冷却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使其完成制冷循环。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设有压縮机、水冷蒸发器,第一冷凝 器和第二冷凝器构成的热泵冷却系统,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串联,第一冷凝器为风冷 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 ,设有 冷冻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水冷蒸发器与空调水库,循环水泵接喷淋水至第一冷凝器。冷凝器3对进风机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压縮机、启动,压縮机将 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首先送入风冷冷凝器,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 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对现有地下工程的通风和采用的有源中央空调 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和装置。冷却装置在地下,装置的进、排风量很小(约为 3000m3/100kw热量)的条件下,使地下工程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0% 。有效解决目前地下 工程普遍存在的使用的温度过高,冷却问题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于提高防护工程内部环境 的控制水平。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置于地下工程内的空调用冷却方法和冷却塔,其构造的原理如图1所示,地下工 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设有压縮机、水冷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构成的热泵冷 却系统,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串联,第一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 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 ,设有冷冻水泵通过管道连接水冷蒸 发器与空调水库,循环水泵接喷淋水至第一冷凝器。冷凝器对进风机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 风,如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压縮机、启动,压縮机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首先送 入风冷冷凝器,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 设定第二组冷凝器的散热面积使工程内部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在这个湿度条件 下,使得地下工程的空调效率更高。且适合于人体。可通过湿度传感器控制湿度的指示进 行调节设定。权利要求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其特征是对地下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散至的空调水库进行冷却,采用热泵冷却系统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其中热泵冷却系统的蒸发器直接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热泵冷却系统的冷凝器串联有两组,第一组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组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其特征是设定第二组冷凝器 的散热面积使工程内部相对湿度不低于70%。3. 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装置,其特征是设有压縮机、水冷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 二冷凝器构成的热泵冷却系统,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串联,第一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 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 ,设有冷冻水 泵通过管道连接水冷蒸发器与空调水库,循环水泵接喷淋水至第一冷凝器。全文摘要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对地下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散至的空调水库进行冷却,采用热泵冷却系统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其中热泵冷却系统的蒸发器直接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热泵冷却系统的冷凝器串联有两组,第一组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组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使工程内相对湿度不低于7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对现有地下工程的通风和采用的有源中央空调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方法和装置。冷却装置在地下,装置的进、排风量很小的条件下,使地下工程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70%。文档编号F24F3/06GK101718455SQ200910213090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专利技术者刘文杰, 缪小平, 耿世彬 申请人: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究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冷却方法,其特征是对地下工程内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热散至的空调水库进行冷却,采用热泵冷却系统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其中热泵冷却系统的蒸发器直接对空调水库进行冷却,热泵冷却系统的冷凝器串联有两组,第一组为风冷冷凝器,风冷冷凝器的出风口通向地下工程之外;第二组冷凝器设于地下工程的进风口,加热工程外进入的新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小平耿世彬刘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